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9篇
  免费   1094篇
  国内免费   1258篇
测绘学   1791篇
大气科学   1727篇
地球物理   877篇
地质学   2108篇
海洋学   627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553篇
自然地理   119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甘肃省87个县区、县级市及自治县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简称“五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五化”协同发展模型,对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各市州科学的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显著,协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分布格局;“五化”发展水平和综合水平较低,协同水平总体不高,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同为主,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大;“五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按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财政支出 > 地形起伏度 > 城乡居民消费差 > 降水量。  相似文献   
72.
膨胀土路基的稳定性与其抗剪强度密切相关,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压实度膨胀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近似线性变化。正应力和压实度与抗剪强度成正相关。对于相同的压实度,在正应力较小时表现为应变软化,正应力较大时表现为应变硬化。在确定抗剪强度设计值时,建议对于软化型曲线,其抗剪强度可取残余强度作为设计强度;对于硬化型曲线,可取曲线曲率明显变化点或剪切位移为1.0~1.5 mm对应的剪应力作为膨胀土抗剪强度设计值。  相似文献   
73.
青海省气候异常偏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1998年青海省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从资料分析得知:全球气候变暖及1998年全球范围内部分地区环流异常,以及近几年来省内干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因素是导致1998年我省异常偏暖气候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4.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省区县乡村贫困具有时空稳定性,呈现出东、南、西部高而中、北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区县贫困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高-高”型贫困地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域,集聚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部、南部。定量模型发现,坡度、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青少年人口占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是导致贵州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产业发展受限、劳动力流动性差、金融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贵州贫困空间形成的主导机制。最后建议扶贫政策层面应将基于地方和基于人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75.
研制探测鱼鲜度的传感元件。用含铟(In)杂质的TiO2材料作溅射靶,采用氩离子束镀膜机在硅片上镀膜,用常规蒸铝技术和光刻技术制成MIS结构。结果表明:在1MHz的测试频率下,当三甲胺浓度从0变化到0.1%时电容发生了250%的变化。在3V的偏压下,电流改变了450%。直接用鲜鱼测试时,在25h内该结构的电容和电流的响应很敏感,且接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6.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进而实现岩石类型划分。本文基于ASTERGDEM提取坡度、起伏度等12个地形因子,在分析各个地形因子地质意义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岩性地形因子特性及其关联性,建立研究区岩性之间的定量差异;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分类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适宜岩性分类方法以实现定量化岩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形因子(组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MTI)以及微观曲率指数(MCI)对岩石类型的分类精度达77.36%。研究表明,地形复杂度等地形因子可用于岩性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获取反映地形地貌宏观、微观特征的定量指标,且岩性分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以闽江上游地区为例,在分析三明市2007—2016年森林碳密度时空动态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以及改进后的道路网络测度指标,应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线上和面上分别探讨道路网络对森林碳密度干扰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碳密度受到道路网络的较大影响,路网影响域内外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路网影响域内<整个研究区<路网影响域外;多条道路影响域重叠区的碳密度(26.330 Mg/hm2)明显低于单条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37.406 Mg/hm2);不同等级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县道>高速>省道>其它道路>国道>乡道。道路网络对2007—2016年碳密度的降低也有明显影响。② GWR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路网对碳密度的影响程度随着样点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碳密度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离道路距离的增加而增加。③ 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GWR的回归系数及相关系数均较大,表明这2个区域道路对碳密度影响大且解释力皆较强。  相似文献   
78.
武鹏  李同昇  李卫民 《地理研究》2018,37(3):593-606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阳县为研究区,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分组分析方法探究山阳县农村贫困化的空间格局和类型;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山阳县农村贫困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表明:① 山阳县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形成6个热点集聚区和4个冷点集聚区;综合考虑农村贫困程度和空间连接性,将山阳县划分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和高度贫困区。② 水网密度、到最近公路的距离、危房比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农户入社比例6个因素是山阳县农村贫困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③ 两因素交互作用要比单因素作用于贫困发生率时影响力更显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类型有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两种。  相似文献   
79.
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金菊良  魏一鸣  丁晶 《地理科学》2002,22(2):171-175
为预测年径流这类同维复杂动力系统,提出了投影寻踪门限回归(PPTR)模型。构造了新的投影指标函数,用门限回归(TR)模型描述投影值与预测对象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指数函数和TR模型参数。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用PPTR模型预测年径流是可行而有效的。PPRT模型简便、适用性强,克服了目前投影寻踪方法计算量大、编程实现困难的缺点,有利投影寻踪方法的推广应用,为解决高维非线性复杂预测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一个主要核心内容。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在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人口因素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分异模型,并通过干扰度指数的计算,分析人类活动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干扰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人类活动对建设用地的干扰强度最大,其次是林地、耕地和水域,而对于其他景观类型的干扰度则不甚明显。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分异模型适用于分析现阶段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预测未来人口变化状况进行土地利用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