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8篇 |
免费 | 1614篇 |
国内免费 | 8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4篇 |
大气科学 | 603篇 |
地球物理 | 2687篇 |
地质学 | 2130篇 |
海洋学 | 465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291篇 |
自然地理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339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274篇 |
2019年 | 297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359篇 |
2013年 | 280篇 |
2012年 | 322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266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华山岩体、老牛山杂岩体等中酸性花岗岩体和华阳川韧性剪切带在北秦岭华阳川地区的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又是构造—岩浆—成矿的重要指示。本文在系统研究华阳川地区地面和航空重力、磁测数据以及地面电法剖面等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物性统计分析、航空和地面数据融合处理,通过先验信息约束的重磁2.5D交互式反演和三维反演计算,构建了华阳川地区区域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为区域地质背景和深部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推断解释了华山岩体、老牛山岩体和华阳川韧性剪切带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分布,探讨了华阳川韧性剪切带、老牛山岩体和华山岩体的深部接触关系,对大岩体外围接触带的铀、钼等矿床的深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针对传统舰载雷达和岸基雷达很难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回波幅值统计的方法来检测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该算法基于数学统计思想:计算不同距离单元海杂波的幅值的最大值和标准偏差,分析发现距离单元含有小目标回波的最大幅值明显小于其它距离单元只含有海杂波回波的最大幅值,距离单元含有小目标回波的幅值的标准偏差明显大于距离单元只含有海杂波回波的幅值的标准偏差,因此可以在对小目标没有任何先验知识条件下,较准确地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的小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我国东部滩海地区浅部具有地震采集条件差、资料品质低、储层岩性变化大、砂泥和泥岩难以区分等缺点,导致储层描述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垦东滩海地区为例,通过井震结合,形成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反演追踪、属性提取查明"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在具体描述时,先将环境校正后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相位、能量准确对比,从而标定储层;同时进行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从而实现砂岩储层的横向追踪;并通过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明确储层的平面分布。储层描述发现,垦东滩海地区馆陶组IV砂组储层呈SN向条带状分布,显示曲流河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4.
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综合利用不同震中距离范围(3°—90°)长周期P波波形,用理论地震图波形拟合和反演求解中强地震断层面解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地球介质对在不同震中距离范围的地震波的影响,将震中距离划分为:(1)区域地震范围(3°<△12°);(2)上地幔范围(15°<△<30°);(3)远场范围(30°<△<90°)。在不同的震中距离范围内采用了不同的简化地球模型。文中介绍了利用广义射线理论计算地球介质响应的方法,给出了适合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Pnl波与上地幔响应的数值例子。波形拟合采用试错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在反演求解过程中,误差函数是由观测记录与理论地震图的相关系数决定的,它强调波形间的拟合,但对地震波振幅的绝对大小不敏感。这个线性反演方法比较适合地震记录的实际情况。文章还扼要地介绍了基于上述方法建立的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人机交互系统STEP-1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连续密集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观测的地表形变可用于反演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陆地水储量(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TWS)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前水文大地测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介绍了利用GNSS地表形变反演区域TWS变化的负荷格林函数法和Slepian基函数法,在此基础上评估了GNSS反演TWS变化的稳定性及性能,并重点评述了将其应用于区域水循环和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当前GNSS反演TWS变化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如数据精细处理、多类数据联合反演等)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对未来利用GNSS监测技术研究区域TWS变化及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97.
98.
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级共5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象,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海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来看,发震断层为强烈拉张性正断层,可能还同时存在垂直向上的应力作用。其它4个强震的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的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9.
100.
在反演过程中进行频带控制是多尺度反演的重要策略,但数据频率成分与要反演的参数之间的尺度对应关系尚不清晰。本文利用Kormendi论文中的测井曲线模型,基于逆散射理论将地下介质参数的扰动分解为0-0-9-11 Hz、9-11-18-22 Hz、18-22-36-44 Hz和36-44-80-90 Hz共4个尺度,并利用反射率正演模拟方法生成4个尺度扰动成分的地震响应。通过对比地下介质参数不同尺度的扰动及其地震响应的频带成分,发现二者在4个扰动尺度上均具有一致性,由此得出介质参数与其地震响应具有定量尺度对应关系的结论。据此从介质扰动的尺度概念引申出反射系数的尺度概念,从逆散射理论角度探讨实验结果的理论依据,并对其在指导反演分频参数选取及薄互层解释等方面的应用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