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8篇 |
免费 | 882篇 |
国内免费 | 4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0篇 |
大气科学 | 206篇 |
地球物理 | 191篇 |
地质学 | 2086篇 |
海洋学 | 303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299篇 |
自然地理 |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 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 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 借助GIS 平台生成DEM, 通过DEM 的叠加分析, 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 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42.
1997年9月23日~10月8日,在甘肃省安西—敦煌地区用Y11B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和GPS导航定位进行了地下水勘查试生产工作。用均匀大地模型,结合已知的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了淡水区、过渡类型水区、咸水区和苦水区及泉水湖。所推断的水质和土壤含盐量与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和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都吻合得很好,且细节更为清楚。对差异较大的地方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3.
年来调查南山的人颇下少,各种新发现也逐渐增加了,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於南山中调查时,很幸运的发现了老君山砾岩与臭牛沟系间有不整合关系,现在要提出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请先将两地层情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4.
45.
46.
道虎沟生物群(前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根据最新发现的动、植物化石 ,确立了“道虎沟生物群”,这一新的生物群属前热河生物群 ,生存时代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的牛津期 (Oxfordian)至基末利期 (Kim meridgian)。这一发现大大补充了我国这一地质时期贫乏的化石记录 ,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提供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47.
杨房沟坝址高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杨房沟坝址高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治理措施,采用现场调查及室内分析计算方法对河谷高边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展开了全面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高边坡花岗闪长岩可划分为块状、次块状及镶嵌结构等类型;边坡岩体质量从坡面向内分别为Ⅲ2、Ⅲ1、Ⅱ类,Ⅳ类岩体很少;天然边坡存在松动张裂、楔形体滑动及崩塌等破坏形式,控制性结构面为顺河向卸荷裂隙;从河谷演化角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现今边坡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变形规律及总体稳定性,认为坝址区天然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降雨或地震等不利条件边坡可能存在浅部块体滑移失稳。 相似文献
48.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I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研究认为金场沟区铜钼矿是与超浅成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有关的角砾岩型矿床,受此东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找矿前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角砾岩及地层中破碎带。直接找矿标志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具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褐铁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