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7篇 |
免费 | 1074篇 |
国内免费 | 6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4篇 |
大气科学 | 257篇 |
地球物理 | 253篇 |
地质学 | 2600篇 |
海洋学 | 383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374篇 |
自然地理 | 3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194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4年 | 2篇 |
1941年 | 2篇 |
1940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青山古元古代变质卯独庆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九八年以来,在内蒙大青山地区古元古界二道洼群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以卯独庆金矿为典型代表的层控特征十分明显的新类型金矿.二道洼群是一套大陆裂谷盆形碎屑岩建造,以杂砂岩、碳酸岩、砂质泥岩、粘土岩为主,上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从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变形复杂.金矿体产于固定的层位二道洼群红山沟组的云母片岩和大理岩中,受顺层滑脱作用形成糜棱岩化带控制,矿化均匀,厚度大,平均品位可达6×10-6以上,最高达23×10-6.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银金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成矿时代早于中元古代.而且该类金矿物化探异常显示良好,Au、Ag、Cu、Pb四种元素为矿体晕元素组合.这些特征都表明其成矿作用具特殊性,与产于内蒙新太古界乌拉山群及色尔腾山群中的金矿类型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该类金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时代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2.
为完成玉树结古镇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在2011年10月下旬全面完成18条泥石流沟治理项目主体工程的基础上,紧抓玉树结古镇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的中期评估和5段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不放松,全力推进玉树结古镇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43.
辽西兰家沟钼矿区成矿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兰家沟钼矿区控矿旋卷构造特征、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和成矿元素含量,讨论了该矿区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岩浆演化分异作用在钼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4.
甘肃省玉门市车路沟北金矿地处北祁连造山带西端和阿尔金韧性剪切带东段交汇部位,是区域上著名的西北"金三角"。该矿的形成与阿尔金左行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并且产出受其次级分支断裂带的控制;古生界在区域上普遍含金较高,是该矿主要的矿源层;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与金矿(化)体紧密伴生,车路沟花岗闪长杂岩体为该矿形成提供热源和部分矿源。结合区域成矿背景,采用区域矿床综合类比的方法,详细对比了车路沟北金矿区和寒山金矿、鹰嘴山金矿、滴水山金矿、牛毛泉东金矿、胡湾子金矿、南湖西金矿、红口子金矿、车路沟金矿以及昌马金矿等"金三角"金矿在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异常特征等控矿因素以及矿体、矿石、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等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车路沟北金矿和上述诸金矿控矿因素基本类同,矿床地质特征极其相似,作为"金三角"金矿带在北东方向上的延伸,具备深部隐伏较大规模矿床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金三角"金矿的找矿模型,探讨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研究成果能对本矿区以及北祁连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5.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大会作为十七大的延伸,对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47.
P范分布的参数估计值的精度对观测值的估计效率和数据处理的精度影响较大。从观测值分布的实际情况和简化运算出发,引入二/四阶矩估计方法估计P范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方差,给出了二/四阶矩估计法的形状参数的近似计算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估计效率,引入对数期望矩估计法,将绝对矩与对数绝对矩相结合,导出了基于对数期望矩估计法的P范分布形状参数p、方差σ的合理估计表达式。最后利用两组模拟数据对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样本数较少时,二/四阶矩估计法和对数期望矩估计法在收敛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优于极大似然估计法。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49.
汤池沟热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辽阳-本溪凹陷与凤城凸起的交接部位,属浅埋藏水热对流型热田。热储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斑岩、凝灰岩组成。热源为岩浆活动的余热。热流体主要靠侧向基岩裂隙水及断裂充水带的水补给,自北东向南西方向以脉状裂隙水运动为主,热流体直接受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控制。该热田储存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热能总量计算为 58.05 TJ,目前的热水开采量每年为 414 000 t,相当于消耗燃烧值为 29.3 MJ的标准煤每年 1 833.43 t,如果按此潜力开发,其开采年限预计可持续 80年以上。 相似文献
50.
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家沟2008~2010年期间8次泥石流事件是在地震滑坡堆积体上因持续强降雨渗透变形溃决和后续侵蚀产生的,不同于一般的沟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文家沟滑坡堆积体上新生的泥石流沟共冲出松散固体物质总体积约180×104m3,2010年的“8·13”泥石流事件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冲出的松散固体物质体积约在115×104m3.文家沟泥石流的成因模式是,强降雨过程在滑坡堆积体上先期出现“渗流管涌、暂态壅水、溃决滑塌”的造沟作用模式,后期出现“溯源侵蚀、冲刷刨蚀、侧蚀坍塌、混合奔流(搅拌机)”的扩沟作用模式.2008年的“6·21”和2010年的“7 ·31”泥石流事件主要起因于前者,其他事件主要起因子后者.松散堆积体因排泄持续降雨入渗的能力不足而造成地下水滞留和水位升高是导致斜坡体稳定性降低的内在原因.当地下水壅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斜坡的稳定性最低,成为堆积体表层发生滑塌溃决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