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6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9篇
  1940年   6篇
  1939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进行1∶50 000地质填图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现象野外的详细观测,运用持平投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法对主要断层面擦痕和断层两侧不对称褶皱枢纽以及褶皱两翼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构造解析,结合区域沉积资料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对该区构造进行构造序列分析,并探讨南大巴山构造带的变形时限、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研究表明: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断裂构造特征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推覆兼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褶皱多为轴面东倾西倒的同斜褶皱和斜歪褶皱,而且由东向西褶皱紧闭程度逐渐减弱,表明逆冲推覆方向由东向西,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该区是在印支期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全面碰撞造山作用基础上,在燕山期中—晚期整个大巴山构造系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大规模的陆内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几何形态,其中右行走滑构造是燕山期中—晚期(J3-K2)逆冲推覆构造持续向西南推移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72.
《中国地名》2011,(1):33-39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楷模。 1915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六):这天是谷雨节气。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相似文献   
273.
江扬波  李晓 《地下水》2013,(6):83-84,104
主要根据药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并应用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药泉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药泉作为接触带泉,接受东部兰尼巴黑云母花岗岩地层地下水补给,形成HCO3-Ca型、微矿化度矿泉水。泉水水温8.4℃,水中偏硅酸、铁含量分别高达98.48mg/L、16.16mg/L。  相似文献   
274.
四川紫色土耕地面积406.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5%,属全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区域。四川紫色土普遍退化。退化分为物理性(含构造性)、化学性、营养性三类。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四川(主要为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的程度和状况。同时又建立了退化紫色土的分区原则,将四川紫色土退化分布区域划分为6个退化亚区,10个退化小区。  相似文献   
275.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8年5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51次。M5~5.9中强震139次,其中M5~5.5地震116次,M5.6~5.9地震23次;M6.0~7.9强震12次,其中M6.0~7.0地震11次,M7.1~7.9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中国四川,发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06:28:01.5700,MW-7.9。全球发生的151次j坦≥5.0地震中有119次发生在东半球,32次发生在西半  相似文献   
276.
《地理教学》2009,(7):F0003-F0003
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发生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奇观。持续两个多小时,我国可观测最长时间达6分钟。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预计将有3亿多人看到。  相似文献   
277.
278.
On the basis of 10 935 broadband velocity records of 135 earthquakes (ML3.0-6.4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of 26-623 km) occurred from May 12 to June 10 in 2008,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27 bedrock stations included in Sichuan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records are obtained by a real-time simulation method. Then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data,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velocity attenuation of small and moderate bedrock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S...  相似文献   
279.
(1)1998--2000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不大,重力变化在-60~+20×10^-8m/s^2之间。重力变化最大的地区是测区南部的滇西地区,呈现局部重力负值异常,测区中南部的四川地区表现为以龙门山断裂为界,西部川西高原重力负值变化,东部四川盆地重力正值变化;2000--2002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重力场总体以正值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