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通过对南太平洋劳盆地东部扩张中(ELSC)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GDGTs)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检测出类异戊二烯GDGTs和支链GDGTs。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占总GDGTs的58.1%-93.4%,泉古菌醇(crenarchaeol)、GDGTⅠ和GDGTⅤ为其主要组分,说明古菌对...  相似文献   
12.
以劳盆地热液羽状流水体为研究对象,对6个不同深度水层(海底以上50~500m)的悬浮颗粒物(>0.45μm)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分析。通过颗粒物的微形貌将颗粒物分为生物碎屑、微生物成因颗粒、无定形颗粒和自形颗粒等类型。微生物成因颗粒包括丝状体和簇状体等形态类型;自形颗粒主要为黄铁矿和闪锌矿晶体;根据颗粒组分特征将无定形颗粒分为S-Zn-Ba-Ca、Fe氧化物+少量Ba-Zn-Ca、Fe-Mn-Ca-Ba+少量的Zn、硫化物颗粒及多金属颗粒5种不同类型。大量与热液活动有关的颗粒类型的出现以及无定形颗粒的尺寸分布特征反映了研究站位处于热液羽状流的早期发育阶段,推测在附近几百米范围内存在活动的热液喷口区。  相似文献   
13.
金希 《海洋世界》2012,(10):24-27
海底热液喷口主要分布在海底的洋中脊与火山地震带上。和火山一样,海底热液喷口也与地壳活动紧密相连,但它的活动可要比海底火山喷发温和得多了。海底热液周围区域也形成了神秘的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环境温度高达三四百摄氏度并且遍布剧毒的金属硫化物的区域中,居然并不是一片死寂。在"烟囱"的周围,居然有  相似文献   
14.
15.
东非裂谷坦噶尼喀湖的热液喷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生有块状硫化物的湖底热液喷口是1987年4月在东非裂谷坦噶尼喀湖北部盆地靠扎伊尔一边的Pemba和Banza角发现的。一支由10个配备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组成的多国(法国,扎伊尔,德国和布隆迪)TANGANYDRO探险队(1991年8~10月),在坦噶尼喀湖西边界向北延伸的活动断层的46m水深处发现了热液喷口。测得热液流体和沉积物的温度为53~103℃。在Pemba热液喷口附近,发现了厚1~10cm的块状硫化物脉(黄铁矿和白铁矿条带);而在Banza角,活动喷口却以1~70cm高的霰石烟囱为特,在热液喷口脉壁外包有一层包晶黄铁矿层。这两个地区热液流体的端元组分明显不同。Pernba的端元组分富NaHCO_3流体,类似于裂谷东支Magadi和Bogoria湖的NaHCO_3热液流体。Banza角的端元组分却富NaCl。这种卤水可能是深部基底成因的,类似于坦噶尼喀湖东侧的UvinzaNaCl卤水。地热温标计算得到水—岩反应的温度在Pemba和Banza角各为219℃和179℃。围绕活动喷口发现有丰富的白色或红褐色微生物群,代表Beggintoa藻席。130℃处的右旋正断层与南北向主断裂交汇处的张裂隙有助于热液  相似文献   
16.
海底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浊度和化学组分异常, 是寻找热液喷口的重要标志。文章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喷口的探测技术方法, 设计了低功耗化学传感器。该化学传感器可搭载在相关平台, 实时探测水体的Eh、H2S、pH及CO32-等电位值, 结合浊度异常, 可以推断热液喷口的位置。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试结果表明, 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探测由热液活动产生的水体异常, 是一种探测海底热液喷口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海底热液喷口流体中H2S浓度数据统计及其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媛媛  辛洋  蒋磊 《海洋科学》2020,44(2):146-160
统计了全球38个热液活动区264个热液喷口流体样品中的H_2S浓度数据,结果表明H_2S浓度主要受岩浆去气、水岩反应、相分离作用影响,而广泛使用的非气密保压采样技术不能反映原始喷口流体状态和化学组成,可能会造成H_2S浓度测量误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气密保压采样技术,以提高样品的保真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深海原位电化学传感器或拉曼光谱系统进行海底原位探测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重建EPR 9°~10°N L喷口的形成环境,采用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方法,对黑烟囱体的矿物组成、矿物结构、元素剖面分布以及黑烟囱体内外层铅-210测年进行了研究.矿物学观察表明,该喷口烟囱体内壁主要由方黄铜矿组成,而外壁则主要由硬石膏组成.铅-210测年结果表明,烟囱体形成于EPR 9°~10°N区域内1991年的火山喷发事件之后,并有较低的生长速率,约为0.3 cm/a.结合该喷口及其附近A喷口已发表资料认为,该烟囱体开始生长是由于蒸气相流体引起的,其后期受到卤水相流体的影响,而且流体温度应不小于330℃.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重建EPR 9°~10°N L喷口的形成环境,采用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方法,对黑烟囱体的矿物组成、矿物结构、元素剖面分布以及黑烟囱体内外层铅210测年进行了研究。矿物学观察表明,该喷口烟囱体内壁主要由方黄铜矿组成,而外壁则主要由硬石膏组成。铅210测年结果表明,烟囱体形成于EPR 9°~10°N区域内1991年的火山喷发事件之后,并有较低的生长速率,约为03 cm/a。结合该喷口及其附近A喷口已发表资料认为,该烟囱体开始生长是由于蒸气相流体引起的,其后期受到卤水相流体的影响,而且流体温度应不小于330 ℃。  相似文献   
20.
热液喷口探测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探测技术方法也多种多样。阐述了集成深拖与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探测技术,重点介绍了集成深拖的组合特性。针对热液喷口的探测需求,根据集成深拖与AUV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两种技术方法的联合探测。以一个实际探测的区块为例,讨论了两种方法联合探测的实效性。指出该技术方法可更快速地探测热液的异常范围,同时可降低AUV下潜的盲目性,也可以减少AUV的下潜次数,节约了海上调查时间,提高探测效率。最后指出了现场探测与数据分析需进行深拖位置校正和关注底流及地形对热液羽状流空间分布的影响两个重要问题,为未来的热液探测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