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2381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在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存在地导整合产生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003~0.00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0.0148~0.0223,均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均属于典型的热水积硅质岩,硅质  相似文献   
83.
84.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论述了民和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及油页岩层系的生油特征,探讨了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原油主要地化特征为:Pr/Ph比值偏高(2.65-3.15)、甾烷/藿烷比值极低(0.03)、C27甾烷较丰富、Ts/Tm>1低硫芴/氧芴比值、较高含量的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及相对丰富的长链联苯及烷基四氢萘系列化合物。中侏罗统煤-泥页岩层系含生油潜力明显不同的多类型油页岩,多数油页岩属由藻类和陆生高等植物母质组成的混合型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条件,其地化特征也表现为高Pr/Ph比值(平均为1。98),低甾烷/藿烷及低硫芴/氧芴比值等特征。某些油页岩富含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系列化合物,它们应为主力源岩。油页岩多含再沉积型或沉积改造型有机质。异常地热作用对源岩演化及原油地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
济阳坳陷低熟原油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济阳坳隐成熟原油广泛分布于埋深小于2000m第三系储层,原油具有低炮煤,低饱/芳比,高非烃及甾,萜化合物保留复含量原始生物构型的特征,应用甾烷C27,C28,C29要对丰度,萜烷中γ蜡烷含量和姥/植比可将全区低熟油划分为三类,展现了生源组成和介质环境对原油性质的影响,文章结合现代藻类的低温生烃模拟,探讨了低熟原油成因机理,提出了低熟原油系列有机质早期低温演化阶段的产物,咸化的强还原环境富含低等藻类  相似文献   
86.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87.
新近的测量、统计分析和模型都支持大地震可以在出人意料的大距离和时间尺度上触发后续火山喷发的猜想。  相似文献   
88.
樊怀阳  陈文  刘百春 《新疆地质》2004,22(4):417-421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4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砂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砂体最发育,单个砂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相似文献   
89.
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腾冲地区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其中又以芒棒组出露较为完整,由河流相、湖泊相及沼泽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中火山沉积岩组成,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硅藻化石。依据化石研究及用K-Ar、Rh-Sr法测获同位素年龄,芒棒组应属新近纪上新世。植物化石显示腾冲地区上新世时期气候,比现今亚热带炎热干燥气候较温凉而湿润,反映该区从新近纪上新世至第四纪,气候有从凉变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0.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质学研究的若干进展与灾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以减轻火山灾害为目的的天池火山锥体顶部地区地质填图工作,发现了天池火山锥体附近不同期次火山泥石流,部分火山泥石流显示的高温定位特征指示了其与千年大喷发的成因联系。这些火山泥石流构成了严重的火山泥石流灾害,天池火山锥体近顶部大型滑坡体的发现则指示了天池火山另一种重要的灾害类型。滑坡体堆积物结构上可分为3种类型。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时不同成分与物性的岩浆混合作用十分发育,指示了天池火山喷发前不同岩浆批的混合与共喷发机理。本文还论述了天池火山近代历史记录喷发物的分布与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