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5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519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730篇
地质学   1065篇
海洋学   305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50篇
自然地理   8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GIS与历史地理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初步分析了传统历史地理学存在的缺陷,GIS的快速发展为历史地理学提供了机遇;阐述了GIS在历史地理学中应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就GIS与历史地理学如何更好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2.
暴雨灾害是威胁城市生命财产安全的常见灾种,暴露于其中的历史遗存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淹没风险。科学预测历史遗存的淹没风险,及时开展抢救工作,可有效提升救援效率。以河南省域范围内154个历史遗存点为研究对象,基于SCS-CN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水文分析提取出65个包含历史遗存点的汇水区,进行暴雨情景下历史遗存淹没风险的研究。首先,计算每个汇水区内历史遗存被淹没的临界降雨量;然后,选取“7·20河南暴雨”期间的“7月20日08时—21日06时”“7月20日00时—21日24时”“7月18日00时—21日24时”3个时间段,将临界降雨量与真实降雨情景进行对比,分别识别具有淹没风险的区域;最后,对历史遗存点的淹没风险进行系统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连续多日极端降雨易于在汇水区内形成大范围积水,并且随着连续降雨时间的延长,历史遗存面临的淹没威胁也愈发严重;(2)临界降雨量比较低的汇水区在暴雨来临时更易被淹没,历史遗存的淹没风险也相对较高;(3)地形条件和发展程度成为影响极端降水条件下历史遗存淹没风险的重要因素,风险较高的区域多位于地势低洼且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4)规划中应重点关注高风险...  相似文献   
123.
孙文盛 《地质论评》2006,52(3):385-385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座谈会。明天将为在地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名青年颁发第10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刚才听了十位同志的发言,大家讲得情真意切,有体会、有建议,体现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感到了一代地质新人正在成长,看到了地质事业前途光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有志青年踊跃投身地质事业,才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矿产资源的保障和各种地质工作的有效服务。我们的地质队伍具有光荣传统,创立了重要业绩,建树过历史功勋。在地质工作亟待加强的今天,这支队伍必须后继有人,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24.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  相似文献   
125.
2022年夏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达到历史新低,西南极减少最显著.2021年8~10月南半球环状模接近历史最强和7~9月海洋性大陆附近海温显著增暖是两个关键因素.由于平流层臭氧破纪录减少使得前者维持历史最强或接近最强,导致阿蒙森低压(ASL)加深并向西南移动,有利于海冰减少.后者持续到夏季,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通过激发罗斯贝波列加深ASL.在热力上,臭氧减少导致向下净短波辐射增加,引起西南极增暖.此外,净短波辐射-海温-云形成正反馈,与埃克曼输送一起,放大表面增暖,从而促进海冰融化.  相似文献   
126.
湿地保护修复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片区洪涝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大黄堡湿地为例,在“生态+”理念统领下,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水位多情景分析等方法,统筹考虑湿地修复、保护区人地矛盾、周边区域发展,明确苇田区、苇塘区及过渡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基于水位差异将湿地核心区域分为保水区、浅水区、富水区,通过湿地肌理重塑、鱼塘整合及修复,营造鱼塘-水塘-复合湿地-芦苇湿地-林地的丰富生境,恢复大黄堡湿地独特生态本底,为人口密集的城镇群区域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吴寒 《地图》2021,(1):108-121
"帝京高拥九重尊,直北山河紫翠痕".北京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凝聚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北京城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这里分布着宫苑园林、坛庙建筑、商业集市、街道坊巷、城市水系等等,既包罗大气雍容的都城气象,也不乏繁华热闹的市井趣味.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城市中轴线,延伸出北京独有的秩序之美;宫城、...  相似文献   
128.
对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的科学哲学思想作了探讨,其主要内容有:历史动力法是复杂性哲学思想与地质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递进思想是辩证否定观在大地构造理论发展中的胜利;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与发展纲领是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的。研究陈国达科学哲学思想对指导科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褚绍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褚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构建起了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框架,先生组织发起的地理教育学术组织和创办的学术期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先生编写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惠及数代人。褚先生对上海历史地理的研究颇有建树,对上海的城市发展过程、成陆过程,水系变化等有独特见解。褚先生对《徐霞客游记》的整理和校点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先生也是徐霞客研究领域的大师。此外,褚先生还在城市地理学、地图学、地理文献翻译等领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0.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天宝  杨芳芳  韩增林  彭飞 《地理科学》2019,39(8):1321-1329
在揭示人海辩证关系与海洋社会属性的基础上,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解析了海洋的构成。第一海洋(自然海洋)是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自然存在而非人为构筑的海洋部分,其核心要素是地理位置、物质构成和空间形态。第二海洋(人工海洋)是人类海洋实践中所建造的设施及相应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流动,包括基地设施、人类主体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和人类与海洋之间的采集排放活动。第三海洋(关系海洋)是不同人类主体在海洋实践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核心内容是主体构成、内容组成以及表现形式。第四海洋(观念海洋)是人类对海洋及海洋实践活动的认知,核心是在处理人类与海洋、陆地与海洋和人类主体之间关系时所秉持的理念。现实中,自然海洋、实践性的人工海洋和关系海洋与构想性的观念海洋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世界。随着人类海洋实践的深化,关系海洋和观念海洋与自然海洋和人工海洋一并成为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