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4224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武明辉    徐旭辉  程喆  张海君  刘翠荣 《地质通报》2009,28(06):776-779
随着中国油气勘查区块登记制度的实施,“快速、定量、系统”地对多个区块目标进行统一的评价优选已经成为现代油公司高效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都分别建立或试图建立一套适应本公司特色的优化投资结构的勘探目标评价与勘探决策体系,其中区块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介绍目前常用的区块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块评价的特点,采用双因素区块评价方法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部分勘探区块进行了评价,为该地区区块的工作部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2.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耀南  俞如龙 《矿物岩石》2001,21(3):153-159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本文试以“多次造山”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或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本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西藏南部聂拉木—樟木剖面出露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主要由副变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次为伟晶岩和淡色花岗侵入体,区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我们对其中的变质基性捕虏体进行详细的变质作用研究,内容包括变质矿物组合,矿物变质反应结构和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分析。基性捕虏体中的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均保存了两期变质矿物组合。温度与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829 ℃,压力为7.3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为625 ℃,压力为4.3 kbar。斜长角闪片麻岩所经历的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776 ℃、压力约为10.6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超过692 ℃,压力为7.4 kbar。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捕虏体均记录了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表明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曾向北俯冲到下地壳深度,之后被抬升到地表剥蚀出露。变质基性捕虏体的研究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经历过较高温度—压力的变质作用,支持了其沿着藏南拆离系和主中央逆冲断裂系向南挤出的大地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84.
4月27日,椒江区章安街道西洋村造田造地项目通过区级验收,为该街道补充耕地202.75亩。该项目于今年1月份经椒江区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椒土垦【2006】1号文件批准立项,于2月初开始,清理老化桔树,修筑机耕道路。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作业,完成了造田造地工作,形成了田块平整、田埂整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农业园区格局。达到了旱涝保收的标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并为章安发展扩大了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85.
<正>一、项目背景2008年9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正式启动了"中国一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计划"项目之一的"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本项目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的子项目,目的在于编制《冰川融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及其适应对策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86.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津 《中国地质》2008,35(5):771-802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87.
在已往发表的论著中 ,对金沙江古特提斯 (DT)阶段的造山过程 ,多采用板块理论的俯冲碰撞造山模式。但这一模式还未得到研究区沟孤盆的成对性、朝向消减板块方向的大规模推覆构造和相应的前陆盆地以及早期高压阶段和晚期中到低压阶段发生的多相变质作用等现象的有力支持。通过对滇西北金沙江拖顶和拱卡段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发现 ,众所周知的金沙江古特提斯对接带最显著的特征是宽约 1~ 2km的韧性走滑剪切带。该剪切带是西侧的三叠纪火山岩带和东侧的裂陷陆缘带沉积的上古生界的边界断层。不同尺度的剪切带把规模不等、时代各…  相似文献   
88.
王义天 《地质通报》2002,21(8):562-566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9.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Caner.  J 《地质科学》1996,31(4):313-326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90.
该文在概述造山带研究的近期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早元古代造山带中的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