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4096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辽西地区构造系统的形成与东北亚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2,18(4):193-201
燕山造山带东部辽西地区的构造填图,地质研究,以及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同位素资料 ,提供了东北亚和燕山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华北板块北部燕山-辽西地区自中元古宙至中生代,与整个华北克拉通一起,接受相同的地台盖层沉积,其沉积历史完全相同。在中晚三叠世之后,该区沉积了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和陆相沉积岩,并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这才有别于华北克拉通的其它稳定区。同位素资料表明,兴隆沟期火山岩,蓝旗期火山岩和义县期火山岩形成时间分别为200-170Ma,170-155Ma,140-100Ma。按构造成因和系统的指导思想,将该区构造构造归并成3种构造系统,即逆冲推覆构造系,正滑断裂系和走滑断裂系。这3种断裂系统的发育顺序是: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义县组,九佛堂组之间的界面);正滑断裂构造系是九佛堂组和阜新组的同沉积构造;走滑断裂构造系形成最晚,为晚白垩世形成的构造。其中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奠定了本区构造格局的基本格架,晚期构造的叠加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构造格局。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期间,在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和古太平洋板块向北向西方向的挤压作用下,于早白垩世中期形成本区的逆冲推覆构造;早白垩世晚期受古来洲大陆区域扩张的影响,形成了辽西地区的正滑断裂系,晚白垩世北北东向的走滑断裂系形成则与郯庐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42.
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是在鱼儿红幅1∶5万区调过程中从北大河岩群变质杂体中解体出的古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其进行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了(1463±74)Ma和(623±138)Ma两组年龄值。结合区调成果认为(1463±74)Ma代表古花岗质侵入体上侵就位时代,(623±138)Ma代表后期叠加的变形变质热事件时代。两组年龄的获得为北祁连山早期大陆裂解及碰撞造山作用的确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43.
通过深地震反射剖面,宽频天然深地震探测,广角折射、反射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观察、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弹性模拟计算等,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高原北缘向南呈A型俯冲,南缘向北俯冲构成的青藏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的“双俯冲”(two-sided subduction)模式提出质疑,认为高原北缘至少在西昆仑与塔里木(欧亚板块)之间不存在长距离的俯冲,在新生代以来的强劲挤压下,塔里木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在这里呈现南北向挤压应力场,因而青藏高原西北缘陆-陆碰撞造山、盆山的形成受到“南北双向挤压模式”所控制,也是造成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后期地壳加厚、隆升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44.
南秦岭构造带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加里东晚期沿商丹带发生碰撞的同时,在扬子板块北缘,即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开始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拉伸带,其中包括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武当地块古生代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及其西侧紫阳-岚皋古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带、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以及佛坪隆起等。该伸展构造带主体在时间上发生在秦岭两期碰撞事件之间,空间上位于南北两个缝合带之间,因此,是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该伸展构造的开始很可能与南、北秦岭碰撞后的造山带重力塌陷有关,随着该伸展带南侧晚古生代勉略洋的形成,南秦岭逐渐演化为华北板块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从而使南秦岭的地壳伸展一直延续到早-中三叠世。武当地块伸展滑脱系统中顺层侵位的基性岩席群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与勉略蛇绿岩组合中的变辉绿岩及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勉略洋很可能也是南秦岭这次拉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5.
王义天 《地质通报》2002,21(8):562-566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46.
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小平 《地质通报》2002,21(10):675-681
碰撞造山事件与成矿作用具有强烈的对应耦合关系,而且成矿规模与碰撞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碰撞造山带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多期次碰撞造山带,均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详细地研究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相应的成矿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从碰撞造山的角度提出西天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北祁连山、东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西南三江、康滇陆缘等造山带为重要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247.
朱同兴  潘桂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17-722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相同。该区二叠纪大陆拉伸-裂谷火山活动标志着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开始裂离、解体。  相似文献   
248.
甘肃北山造山带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北山造山带经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俯冲-碰撞-拼合的复杂地质演化历程,具多旋回复合造山的特色。通过对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建立、古板块重建、原型盆地恢复、造山带结构、构造特征及造山机制和模式的研究,确定北山造山带类型为陆-增生弧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249.
中国西北大陆碰撞带的深部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西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大陆块体内部岩石层和软流层的深部形态,提出西部造山带与相邻块体之间几种可能的碰撞类型: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存在地块的嵌入拼合、俯冲、岩石层拆离下沉以及层间插入等多种构造样式;青藏高原与北部地质单元之间存在十分清晰的深部边界,反映出上地幔物质向北扩展的痕迹;推测青藏高原的岩石层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塔里木刚性块体的阻滞发生弯曲甚至折断,但是祁连山以北较浅的软流层相当于一个开放边界,使高原的上地幔物质得以进一步向北迁移.大陆碰撞不仅造成中国西部造山带岩石层结构的变动,而且导致软流层中一部分熔融的岩浆体沿着碰撞边界上涌到岩石层底部,它们对青藏高原以及西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0.
中扬子地区碰撞造山形变作用的3个演化阶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法双方在中扬子区联合调查,于前人侧重研究碰撞造山形成作用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探讨碰撞造山的形变作用.以其形变组合顺序依次分为挤压逆冲隆升-走滑 逃逸流变-引张伸展反转3个发育阶段为依据,将该区碰撞造山的过程划分为初造山 期、主造山期和后造山期3个发育时期.对每个阶段的应力应变轴的变化、节理断裂的 转化以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就武功山、九岭山和雪峰山的实测资料进行阐述,绘出模式, 并对同构造期形成的岩石测年值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