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73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38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篦子沟铜矿位于山西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田,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条群篦子沟组和余元下组中,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为限定篦子沟铜矿后期热液脉状矿化的形成时代,对篦子沟铜矿区方解石-石英脉中与黄铜矿共生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 539±26)~(1 616±2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 577±31)Ma(MSWD=5.5),等时线年龄为(1 522±180)Ma(MSWD=9.6),表明热液脉状矿化形成于中元古代长城纪晚期。据此篦子沟铜矿的热液脉状矿化可分为3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古元古代晚期发生的微细脉浸染状矿化期、脉状矿化期和中元古代早期热液脉状辉钼矿矿化期。此次事件可能为中元古代伸展-裂解事件岩浆侵位产生的热液对原来的篦子沟铜矿进行再次的矿化、富集。结合已有资料,证明篦子沟以及中条山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存在热液矿化事件。  相似文献   
972.
西藏冈底斯带斑岩铜矿勘查的现状、走向和相关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冈底斯带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甲马、驱龙等铜矿床,可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矿接替基地.文章在分析该带斑岩铜矿勘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斑岩铜矿勘查开发未来走向的主要因素,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冈底斯带斑岩型铜矿的勘查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73.
马晓旻 《贵州地质》2004,21(4):272-272
我国铜矿资源短缺,而中西部地区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具有较好找矿前景。贵州铜矿资源贫乏,是全国最少的省区之一。近几年.在新理论倡导下,黔西北铜矿勘查开发再度兴起并可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74.
杨猛  王居里  王建其  刘存 《岩石学报》2015,31(2):523-533
新疆西准噶尔苏云河地区发育有斑岩型(铜-)钨钼共生矿床,通过对矿区内Ⅰ#含矿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岩浆起源、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意义。结果表明:(1)岩体高Si O2、Al2O3,中等富碱且相对富钠,A/CNK=1.08~1.28,σ=1.52~1.81,属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含量较低(∑REE=33.77×10-6~92.91×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且富集轻稀土((La/Yb)N=5.13~9.69),具弱Eu负异常(δEu=0.62~0.92);相对富集Rb、Th、U、K等LILE和LREE,亏损Ba、Sr、P、Ti、Nb、Ta和HREE等;(2)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308.8±4.1Ma,岩体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3)岩体具有正的εNd值(εNd=3.64~6.33)、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ISr=0.704009~0.705313)和较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0.52~0.70Ga),形成于晚石炭世洋内俯冲背景下、有俯冲流体及少量洋盆陆源碎屑沉积物参与的晚元古代玄武质洋壳的部分熔融;(4)苏云河地区晚石炭世浅成岩浆侵入活动同时是一期重要的斑岩型(铜-)钨钼成矿事件,Ⅰ#岩体深部及巴尔鲁克断裂以西石炭纪中酸性岩体的含矿性值得做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75.
西藏甲马喷流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马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被确认的流型矿床。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中南缘的甲马--日多弧内局限盆地中段中部,矿床内已发现五类矿体,即层矽卡岩带(多底沟组碳酸盐岩与林布宗组细碎屑岩过渡带)似层状-层状矿体(A);多底沟组顶部似层状、脉状矿体(B):林布宗组底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C);斑岩脉(体)内外接触带矿体(D);及蚀变破碎带矿体(E)。A、C及B中  相似文献   
976.
中甸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铜矿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收集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结合钻探、物探、化探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成果,初步认为普朗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构造-热液事件形成的,具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既影响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导致矿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和Cu品位的变化。矿化与蚀变引起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异常有较好的关联性,异常是找矿与勘查的直接标志和指导工程布置的依据,对于在中甸地区寻找与勘查同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7.
阿舍勒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物质组份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为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型铜矿。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产于火山穹窿叠加背斜构造中或火山管道及火山口附近。矿体形态复杂、矿床规模大、品位富、矿种多,矿化垂直分带明显,可作为典型矿床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同类矿床。  相似文献   
978.
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的成矿机制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了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的产出特征、形成机制,侧重论述了火山机制与成矿的关系,并指出了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9.
大厂矿田产黝铜矿族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锡林  王冠鑫 《矿物学报》1990,10(2):119-126
对广西大厂矿田产黝铜矿族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大量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分为黝铜矿、锌黝铜矿、银黝铜矿、含银黝铜矿和含银锌黝铜矿。研究表明,在大厂矿田、乃至一个矿床中,黝铜矿族矿物中的Cu和Ag、Fe和Zn分别呈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这一特征在文献中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980.
利五巴铜矿位于三江成矿带反"S"型大地构造中段金沙江构造带与兰坪盆地结合部位,位于古—中元古界雪龙山变质岩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石榴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碱长片麻岩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前人三江地区研究成果及成矿理论认为,该铜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