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7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4508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37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51.
质量平衡法——定量恢复新生代青藏高原造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东亚地形,水文分布,季风起源,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化学组分改变等的影响,一直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定量研究方法的缺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质量平衡法的提出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阐述了质量平衡法的原理,并以Metivier等对西藏高原地区,东亚,印度支那和印度板块地区的研究为例,介绍了质量平衡法的应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重点。  相似文献   
252.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中的核反应中可能在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U,Th等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深变质过程中的行为,认为伴随板块俯冲发生的陆壳物质向地幔的再循环有可能在办流圈顶部形成富含U,Th,K等放射性亲石元素和碳质(石墨)的地质体,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对Oklo天然核反应堆遗迹的反演表明这些地质体可能有一部分具备了形成石墨核反应堆的条件。这种反应堆在亚临界状态下的断续运行有可能为其上方岩石圈中的岩浆作用提供热源,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将可能导致深部核爆炸,成为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圈破裂的动力来源,据此建立的山脉隆升的动力学初步模式,可以解释造山带的形成,高原的隆升,深源地震及其前兆的成因和金刚石及其相关岩石地壳浅部置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53.
陕西山柞旬地区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山柞旬地区泥盆纪各时期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演化格局,认为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沉积盆地,而是被古陆分隔但具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裂陷盆地,其自南而北依次为安康古陆→旬阳-镇安盆地→小磨岭古陆→柞山盆地。  相似文献   
254.
古吉黑造山带拼接带地球物理特征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吉黑造山带拼接带的地球物理特征线,在重磁图上为伊通-吉昌-桦甸、贤儒-安图-开山屯一线。它分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区,与两侧中元古宙-早三叠世不同的地质发育历史相呼应;和石炭-二叠系安哥拉与华夏植物地球区系的界线相一致。这是有别于前人而为更多新的地质资料所支持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55.
初论秦祁昆缝合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造山带范围内的诸多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蛇绿岩带可视为一个系统-昆祁秦缝合系。它大致可分西、中、东三段。西段包括库地-苏巴什和麻扎-康西瓦两条缝合带及西昆中微地块;中段包括阿尔金、北祁连、柴达木北缘、祁漫塔格-乌妥、及东昆仑南缘5条缝合带和中-南祁连、柴达木、阿牙克库木及玛沁4个较大的微地块及诸多较小的微地块;东段为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及其所夹持的秦中-大别微地块。昆祁秦缝合系是Rodinia超大陆经历了早-中震旦纪(约780-600Ma)初期裂解阶段、晚震旦世-奥陶纪(约600-440Ma)昆祁秦多岛洋阶段、晚奥陶世-早志留纪(约440-400Ma)昆祁秦多岛洋闭合阶段,形成的一个包含若干条缝合带和若干个微地块的体系,是中央造山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6.
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城市地质》2001,13(1):45-47
运用地质力学原理,揭示了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257.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58.
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墅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矿物具有多成因、多世代的特征 ,其经历三阶段五幕的变质作用 ,形成了以Sil+Gt +Cord +Bi +Kf +Pl+Q为代表的共生矿物组合。通过对主要变质矿物成因及演化特征的分析 ,结合温压计估算 ,确定该区孔兹岩系峰期变质作用温度为 70 0~ 75 0℃ ,压力为 0 .6~0 .7GPa ,变质程度达角闪麻粒岩相。确立 pTt轨迹具顺时针演化特点 ,反映一种陆 -陆碰撞造山带式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59.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矿物岩石》2001,21(3):179-185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260.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矿山组的底部,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单层厚度0.5-3m,累计厚度可达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物性最好,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