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395篇
地质学   981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对新疆东昆仑且地塔格西地区志留系白干湖组实测地质剖面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记录了该组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学特征,确定了研究区白干湖组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复理石弧后盆地沉积碎屑岩,代表被动陆缘大陆斜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通过碎屑岩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29.6±3.7) Ma年龄值,结合区域取得的化石资料,将白干湖组时代定为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952.
对2002年5月采集的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的水和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高原湖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并具有多种有机氯农药的同时存在、在沉积柱上近表层没有含量下降趋势以及南部的羊卓雍湖污染程度高于藏北的错鄂湖等特点,反映出湖泊中的有机氯农药有可能是随孟加拉湾洋暖流由南向北带人的。两个湖泊的水与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含量甚至与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淡水水体相近,这种现象很可能表明,大气沉降的有机氯农药可在青藏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发生一定程度的累积。长远地看,这一过程将可能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53.
广东田洋古玛珥湖TY2孔基底岩芯的年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洋玛珥湖是雷州半岛东南部的一个洼地状旱玛珥湖,其连续、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物记录对于热带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在湖盆中心钻取了长为224.82m(TY1孔)和22980m(TY2孔)的两个平行长钻,两孔相距约2m。除了最上部38m以内的冲-洪积沉积物及中部湖相沉积物外,222.4m(TY1)和224.4m(TY2)往下完全是湖盆基底玄武岩。因此,基底玄武岩的年龄就代表着火山喷发并随后开始形成田洋湖泊的极限年龄。  相似文献   
954.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马艳萍  刘立 《沉积学报》2003,21(4):607-614
大港滩海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分布的混积岩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 其次为碳酸盐质-陆源碎屑混积岩和含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其中白水头地区的混积岩发育于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之中,为相缘渐变混合沉积的产物;而马东-马东东地区的混积岩发育于重力流沉积体系之中,为浊流沉积的产物.本区混积岩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流体的化学性质经历了由碱性到酸性,最后又回到碱性的变化历程.其中海绿石、微晶方解石、部分石英溶蚀和连生方解石为碱性流体条件下的共生组合;次生加大石英、油气侵位、溶蚀溶解、高岭石为酸性条件下的共生组合;伊利石、绿泥石、钠长石化、孔隙充填方解石和白云石为碱性流体条件下的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955.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频湖平面变化及低位砂体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及岩芯等资料识别出的湖平面变化的6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0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在高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在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在低水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因此在垂向上常发育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以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多为低水位期三角洲成因,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956.
藏北地区色林错、班戈错湖盆扩张及现代裂陷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藏北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色林错、班戈错两个湖盆水域面积自1969年以来增加了19 34%,水位相对升高了5 0m左右;在班戈错北岸岗龙哈木那地区,中晚更新世地层相对隆升,高差为120m左右;色林错南西则国加勒山体北侧现代滑陷构造呈EW走向,色林错南岸曲勒地区地漏斗呈串珠状、网格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成;平行两个湖盆南缘发育众多的泉华台地、热泉、冷泉等。说明两个湖盆区裂陷活动正在发生,即在青藏高原总体隆升的背景下,这一地区处于相对沉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57.
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变质带变质变形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冈玛错-双湖变质带中蓝闪石矿物种属的划分及矿物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榴石和钠长石变斑晶中包裹体痕迹的确定、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具明显环带的发现、一系列褶劈理和皱劈理变形及退变质作用特征的描述,并通过对蓝闪石40Ar/39Ar快中子活化分析,获得蓝闪石的年龄谱图.确认了该变质带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事件.指出各期变质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能指示冈玛错-双湖变质带形成及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8.
合成金刚石单晶体层错的同步辐射形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同步辐射对合成金刚石晶体中面状缺陷进行了形貌学研究。在晶体中观察到多个层错和一个由两个层错三角形组成的层错四面体。计算了层错及层错四面体各个边界的方向指数,确定了各个层错的面指数。根据层错的消像规律,确定了各个层错的位移矢量。除一个层错为Frank型简单层错外,其余层错皆为既具有Frank位移,又具有Sbockley位移的复合型层错,层错尺寸大小在0.68~1.15mm。  相似文献   
959.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距今20ka以来的滑动速率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峰  徐锡伟  郑荣章 《地震地质》2003,25(3):349-358
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 ,其走滑量和走滑速率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 ,对这样一条大陆内部巨型走滑断裂带的滑动速率进行研究 ,对于了解阿尔金断裂带左旋走滑和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之间的耦合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在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疏勒河口以西 ,阿尔金断裂错断了几条规模相近的河流阶地和洪积扇 ,形成典型的走滑断层断错地貌。通过对这些典型断错地貌点的地貌观测和年代学研究 ,得到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石堡城以东疏勒河以西自 2 0kaBP以来的滑动速率约为 4~ 5mm/a。自 50kaBP以来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一致性 ,约为 4~ 6mm/a ,表明利用河流阶地和洪积扇位错作为断层走滑位移标志计算断层滑动速率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60.
长江三角洲城市热岛与太湖对局地环流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发展了一个适合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细网格区域气象模式, 利用这个模式成功模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陆风、湖陆风、城市热岛等小尺度天气现象, 并研究了该地区地面风切变线形成的特征和机理, 指出海风和湖风的相互作用, 是地面切变线形成、维持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