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395篇
地质学   981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卫城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卫城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岩性,构造,古生物,测井等标志将沙田段划分出1个三段层序,2个体系域,4个淮层序组和18个准层序,其中,沙四下段为低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一漫湖沉积体系;沙四上段为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湖粕三角洲沉积体系,烃源岩为沙四上段的暗色泥岩,储集层为沙四上段的湖粕三角洲砂体和沙四段的洪水流砂体。  相似文献   
942.
鲸鱼湖地区识别出了两个时期橄榄玄粗质火山岩喷发,早期为中新世,晚期为更新世。早期的属低碱安粗岩类,晚期的主要为碱玄岩-高碱的安粗岩类。两者在斑晶类型、主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和同位素比值等方面都存在区别,但显示了相同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岩石同位素的环境判别表明它们都源自EMⅡ型地幔,属有再循环地壳物质加入的富集地幔。鲸鱼湖产出两个时代火山岩表明不同时期的新生代火山活动在空间上是可以叠加的。鲸鱼湖的火山沿巨型昆仑山南缘左行走滑断裂带分布,主要受断裂带北侧展布的次级断裂控制.岩石圈深断裂起到了岩浆通道的作用,而两期火山喷发的存在则说明了断层的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943.
天然碱矿床及其盐湖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然碱矿床的地质环境、共伴生矿物组合 ;碱湖形成条件、盐类矿物组合、卤水化学特征 ;热泉及其逸出气体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提出了天然碱矿床及碱湖的成碱机理。  相似文献   
944.
藏南沉错地区近1400年来的介形类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藏南沉错CC1孔的介形类动物群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探讨近1400年来的湖泊演化。CC1孔介形类共计7属15种。据其属种,数量及生态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合,同时发现1400年来沉错环境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1)公元6世末-14世纪下半叶沉错主要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708-780年和1199-1213年湖泊迅速扩大加深;(2)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沉错主要为浅水湖,其中大约在1454-1525年,1645-1670年和1803-1891年3个时段湖泊强烈退缩,环境极不稳定,而大约在1731-1803年湖泊发生逆向转化,湖水增多,湖面抬升;(3)19世纪末至今沉错由较深水湖转变为浅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1929-1935年湖泊急剧加深,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退缩,湖水变浅。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栾川群及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地层及其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区域对比,修改了奕川群的含义,提出了栾川群的底界置于白术沟组与三川组之间,原栾川群白术沟组归入下伏官道口群;大红口组仍作为栾川群最上部的一个地层组予以保留;原栾川群鱼库组划归上覆陶湾群,个性后的栾川群从下至上包括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时代归属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946.
中国察尔汗湖钾盐蒸发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7.
海城地震的前、余震波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海城大地震前、后小地震的波谱变化。对ML=2.5-3.9级小地震引入修改的平均断错概念:F'=ML-logS,结果表明:大地震前F'约3.0,大地震后约2.5。此外,采用公式logM0=1.7ML+15.1测定地震矩,并用△σ=CM0/S3/2测定应力降,结果为:前震应力降为数巴,余震应力降为一巴以下。  相似文献   
948.
地质部562综合大队于1978年首先在蓟县发现长城被错断,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进行了观察。黄崖关活动断裂位于蓟县城北27公里,是一条近南北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其总体走向为北10°—15°东,全长10公里左右。在卫片上有明显折线状的灰白色条带。在地貌上形成沟谷。 本断裂发育在震旦亚代地层之中,在周庄—下营附近沿断裂向北追索,见到岩层受强烈挤压,使地层呈倒转及直立现象。断面上有近于水平的擦痕及平行断面的破劈理。带内见有角砾岩,钙质胶结,砾石成份单一;此外还有很厚的以钙质成份为主的黑色物质  相似文献   
949.
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位于狮泉河- 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北缘,为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认识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总结了复式岩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复式岩体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复式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为一套岛弧岩浆岩组合,成岩年龄集中在120~104 Ma,属于早白垩世末期,空间分布上具从南到北,由早到晚的趋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从石英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具有由钙碱性系列岩石向钾玄岩系列演化的趋势,主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而重稀土近于平坦,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基于本次研究结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形成于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盆北向俯冲的背景,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上升,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至新生下地壳,致其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的母源岩浆,早白垩世末期(104.8±1.4 Ma)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壳仍持续向北俯冲,下白垩统竟柱山组磨拉石建造的沉积才意味着洋盆彻底关闭。  相似文献   
950.
计算了海城大地震前后平均断错F的变化,其结果与邢台地区相似。这表明F值可能做为预报大地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