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王核  刘建平  李月臣  任广利  龚贵伦 《岩石学报》2010,26(10):2959-2966
位于阿尔泰西南缘的珠万喀腊杂岩体,产于珠万喀腊二叠纪陆相火山岩盆地,侵入地层为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主要由闪长岩相和辉长岩相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其中闪长岩相存在三个过渡的岩相带:中心相闪长岩,过渡相辉石闪长岩及边缘相蚀变闪长岩。辉长岩相发现辉石岩、蛇纹岩、黄铜-磁黄铁矿化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SiO2含量总体较低,为47.14%~55.90%,为中基性岩石。K2O+NaO变化范围1.27%~6.99%,岩石为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丰度在131.1×10-6~159.7×10-6之间,属富集REE。LREE/HREE比值为2.87~3.52,属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了岛弧岩浆的一些特点,可能是岩浆岩源区保留有早期俯冲的洋壳。EH4测量结果表明杂岩体内存在层状低阻异常带,可能为含矿岩相。岩体下部(距离地表700~800m处)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2.
刘建平  王核  李社宏  仝来喜  任广利 《岩石学报》2010,26(10):3095-3105
喀依孜钼矿床是近年来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具规模的斑岩型矿床。钼矿化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边部,由南、北两个矿化带组成,矿石呈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及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矿石Mo品位0.04%~1.53%,局部达10%~15%。围岩蚀变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等斑岩型矿床蚀变组合。含矿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SiO2、Al2O3,富K2O、Na2O,低CaO、TiO2等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显示Nb和Ta的负异常,与俯冲带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石成因可能与俯冲作用有关。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定年获得250.7±4.7Ma(MSWD=1.6),3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54.4±1.9Ma、257.0±3.4Ma、258.5±2.0Ma,成岩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综合区域演化特征,本文认为喀依孜斑岩型钼矿床成因与古特斯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有关,形成于塔里木大陆边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83.
在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帮麦锑金矿点,本矿点属于美多-尕尔巴阔尔锑、汞、砷成矿带。介绍了帮麦锑金矿点的地质概况和矿化特征,并与该矿带中规模最大、最典型的美多矿床作了比较,认为帮麦锑金矿点在矿种类型和时空分布上有别于美多-尕尔巴阔尔锑、汞、砷成矿带上其他已知的矿床或矿点,说明该矿带向北西延伸部分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断裂带内,金的含量增加,矿体与硅质岩关系不大,在成矿时间上可能早于美多等赋存于北东向断裂中的矿床。  相似文献   
84.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5.
Acid intr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awur region, Xinjiang. The Ka'erjiao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bite granite porphyry, K-feldspar granite porphyry, ivernite and granite porphyry. Being a transitional product between magma intrusion and eruption in the Sawur region, the Ka'erjiao intrusion was formed at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ing of early Permian as determined by the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with an age of 302.6±7.6 Ma (1σ). The intrusion consists of alkali-enriched rock, whos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of the LREE enrichment type, the δEu value is Iow and Nd, Sr, Pb isotopes reflect it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 δ18O value of intrusion is low as a result of isotope exchange with meteoric water.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was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aking combined considerations of current studies of A-type granites and Permian volcanic rocks, we think that in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Permian, the Sawur region was within the extension or compressional to extensional period of a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e Ka'erjiao intrusion from mantle sources can confirm the vertical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in the late Paleozoic. The Sawur region in west Junggar is consistent with east Junggar in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86.
Kosice矿床是斯洛伐克第二大的菱镁矿床(150Mt),位于Gemeric的东部。其镁质碳酸盐矿体赋存于石炭纪石灰石和含白云石的石灰石中,同时下盘黑色片岩中也含有被铁质碳酸盐交代的薄层碳酸盐透镜体。在华力西期造山运动(M1)中,古生代岩石受到了低级变质作用(绿泥石带)。镁交代作用始于白云岩1的结晶作用,其后形成菱镁矿,最终沿裂隙形成铁菱镁矿。铁质碳酸盐包括早期铁白云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后期含方解石和石英的菱铁矿。根据碳酸盐矿物对地质温度计,白云石1结晶作用发生在300~340℃。这一结果与M1的变质矿物组合(绿泥石,白云母-伊利石)吻合。铁白云石的结晶作用发生在320~370℃.少量细脉中可见白云石2,绿泥石和伊利石-多硅白云母,它们是由于阿尔卑斯期造山运动M2变质作用形成的更晚的矿物组合。 菱镁矿的流体包裹体(FI)研究,显示存在不同成分的热卤水,卤水成分变化相当于NaCl含量21~42wt%,但其它成分的盐含量高于NaCl,溶解的CO2含量也有变化。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Th)的范围为164~217℃,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范围为217~344℃。富CO2包裹体(盐度相当于NaCl含量1-22wt%,CO2的密度为0.28~0.77 g·cm-3,均一温度为289~344℃)在菱镁矿中是次要的,但这种包裹体在与矿石伴生的石英中是主要的,并且与含石盐  相似文献   
87.
巴喀油田地应力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对地应力认识的逐步加深,它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文章运用多种方法确定了巴喀油田现代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利用水力压裂资料估算了3个方向主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力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巴喀油田现今地应力的状况,并简单阐述了裂缝与古今地应力的关系及在不同开发时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巴喀油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有关井网调整、压裂改造和注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8.
在地层清理过程中发现,前人所划木座组,实际上包括了两套地层,下部那套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陆屑碎屑岩系地层,其时限应属青白口纪。故有必要将其从木座组中划分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下喀沙组。本文对下喀沙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9.
新疆东昆仑山阿其克库勒地区下二叠统下部碧云山组,上部喀尔瓦组,两组均含珊瑚、(竹蜓)及腕足化石.对其中的四射珊瑚化石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该区早二叠世的珊瑚动物群属暖水型的Iranophyllum动物群.推测碧云山组相当栖霞组,喀尔瓦组相当茅口组.  相似文献   
90.
青海喀雅克登锌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二长花岗岩通过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403.1±1.2)Ma,MSWD=0.46,属于早泥盆世;矿区的锌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大理岩岩段接触部位的夕卡岩中,表明喀雅克登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或晚于)(403.1±1.2)Ma。二长花岗岩中w(MgO)=0.21%~0.87%,w(FeO_t)=0.93%~3.93%,Mg~#=25.5~34.66,K_2O/Na_2O=1.0~1.72,A/CNK=0.89~1.17,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系列,为壳源岩浆。喀雅克登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受幔源岩浆底侵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