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测绘行业也经历了.由完全计划经济到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测绘行业作为现代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以更好地发挥。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测绘行业的专业面日益扩大,各专业本身的内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就地图制图专业而论,  相似文献   
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屋的商品化日益充分,房屋产权的分割与变更也趋向复杂和频繁。近年来因房屋产权面积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房屋公共使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如何分摊上。目前计算房屋产权面积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是建筑面积,只不过多了公共使...  相似文献   
33.
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与其真实性有着密切联系,"真实性"是民族旅游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民族旅游真实性的有关文献,对真实性理论在国内民族旅游中的若干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为主线,从商品化与真实性协调以及"舞台真实"原理两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真实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4.
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飞 《地理学报》2013,68(12):1657-1667
基于后生产主义理论,讨论了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问题,并从理论抽象方面取得了以下认识:(1) 无论农村与城镇,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自然界的纯粹空间不具有商品价值意义。空间的商品化是与一定的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相联系而存在和逐步显现的;(2) 在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力的增强、后生产主义思想的蔓延,人类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空间的商品化也进一步显现;(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村的景观、土地利用、就业、生活形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农村空间生产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愈趋增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性也日益突出;(4) 随着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北京地区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北京地区长期扭曲的城乡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相似文献   
35.
中国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重构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已有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重构之间的关联。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乡村重构研究热点趋于多样化、分散化。“乡村旅游”作为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空间商品化的重点研究对象。梳理二者的研究框架,得出农村空间商品化研究从属于乡村重构研究框架,且突出概括农村经济重构过程。农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重构实现的有效途径,乡村重构得益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推动等结论。  相似文献   
36.
我国GIS产业的现状及目前的"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国内GIS技术应用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国内GIS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因素对我国GIS的影响和的近期在我国较难开展的GIS工作,还对目前我国GIS的“主战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7.
浅谈市场经济与气象科技服务@王计平¥阳泉市气象局浅谈市场经济与气象科技服务王计平(阳泉市气象局045000)党的十四大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3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地区的建筑民居、生态景观、文化遗产等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要素的潜在价值逐步显化,乡村空间商品化的态势逐渐显现。论文以苏州市吴中区西巷自然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非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开展发达地区乡村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乡村空间商品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空间本身逐渐成为商品被“销售”,进而获取一定利润的过程,该过程的空间内涵体现在空间表征与空间实践2个层面。从空间表征来看,西巷村空间商品化由乡村空间中农产品的商品化扩展到乡村空间本身的商品化,并且伴随着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向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多功能空间转变,更加注重营销空间品质与体验等非实体产品。从空间实践来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西巷村空间商品化是由村庄内外部多元异质主体的一系列实践推动,各行动者能获取共同利益是其得以联结形成网络的基础条件,网络中非人类行动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9.
40.
陈品宇  孔翔  袁超 《地理研究》2023,(6):1715-1728
旅游驱动的乡村商品化创造了理想化的乡村景观以供游客消费,但在诸多案例中也经常看到因过度开发而对乡村原有的美学景观造成破坏。“创造性破坏”模型在解释与旅游相关的乡村商品化上形成了一种“霸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乡村空间发展的其它可能认知。本文在全面引介“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提升”理论的基础上,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本土案例,经过6次田野考察,证伪与证实了相关命题,并提出修正。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乡村商品化的阶段与现状,还是从乡村商品化中的功能、使用者与表征来看,西溪南村的空间商品化并没有演化为常见的“创造性破坏”,而是“创造性提升”,突出表现为多种景观类型的并存。进一步,总结了“创造性提升”的原因并对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反思。研究有助于扩充对乡村转型发展的理解视野,也对“创造性提升”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