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几个主要哺乳动物地点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宏祥 《地层学杂志》1993,17(3):161-170
<正> 中国的第三系—第四系界线的讨论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的研究,历史悠久,发表过不少论文。30多年来的工作大致在几个方面较多:1.黄土沉积剖面;2.河湖相沉积剖面;3.洞穴沉积剖面;4.海相沉积及滨海相平原沉积剖面。在磁性地层学方面研究及划分第四纪下限,有三种不同的划分:1.地层段的下限与奥特威亚时底界一致,大致是190万年;2.以松山/高斯转换的位置,约248万年;3.上限同高斯顶界一致(248万年),下限在3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42.
北京西山哺乳动物化石点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高崖口西边韩家台村西新发现一处第四系洞穴。洞穴堆积物可分6层,发现有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挖掘,化石种属主要为更新世晚期鹿属。  相似文献   
43.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演变与青藏高原的抬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哺乳动物具有演化速度快和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的特点, 通过对已知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概述了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历史. 哺乳动物的演化趋向及其地史、地理分布资料表明, 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季风出现和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的分异可能始于渐新世. 青藏高原的隆升似乎是个逐渐和相对稳定的过程, 其升起使亚洲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我国哺乳动物分布自中新世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分异, 并最终形成现代的动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44.
45.
内蒙古赤峰西北地区的东村、东梁一带更新世早期河-湖相沉积物相当发育,为一套白色砂与棕红色亚粘土互层,其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计11科18属21种。动物群性质与泥河湾(狭义)的相当。这是我国最东和最北的一个三趾马与真马共生的化石地点。  相似文献   
46.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8.
中国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强  袁崇喜 《地球学报》2008,29(3):377-384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发现的几种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纤细辽兽、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和粗壮假碾磨齿兽,除纤细辽兽发现于辽宁凌源房身九龙山组外,其他3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髫髻山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中侏罗世生物群的组成,加深了人们对于中侏罗世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解决我国北方东部地区晚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  相似文献   
49.
《国土资源》2008,(3):46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埃及发现了六种迄今为止未曾被发现过的35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这其中还包括一种罕见的巨型蝙蝠化石。专家认为,这次的发现对于研究蝙蝠进化和哺乳动物进化史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凝血系统参与止血反应,是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性机能。凝血与溶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是一个精密控制的过程。血管破损血液必须快速准确地在破损处凝集,阻止血液外流。如果止血反应不够迅速,将血流不止,危及生命。相反,如果止血反应一直进行下去,也会导致血栓,同样危及生命。血凝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级联过程,参与反应的多种物质被称为凝血因子,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