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正全国第七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于2012年8月14日至18日在大庆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陆相湖盆深水沉积砂体的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62.
研究目的】碎屑流是深水环境沉积物搬运和分散的重要机制,其相关的砂岩储层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然而,与经典浊流及浊积系统相比,对碎屑流主控型深水体系的发育规律目前仍知之甚少。【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岩心、测井及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系统的岩心观察描述、测井及地震资料解释,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沙三中亚段深水体系沉积过程及模式开展研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沙三中深水体系发育九种异地搬运岩相,可概括为四大成因类型,反映了块体及流体两种搬运过程。岩相定量统计表明,该深水体系主要由碎屑流沉积构成,浊流沉积很少,碎屑流中又以砂质碎屑流为主。重力流在搬运过程中经历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及浊流等5个阶段演变,发育5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单元,包括滑动体、滑塌体、碎屑流水道、碎屑流朵体及浊积薄层砂。从发育规模及储层物性上,砂质碎屑流水道、朵体及砂质滑动体构成了本区最重要的深水储层类型。【结论】认为沙三中时期充足的物源供给、三角洲前缘高沉积速率、断陷期频繁的断层活动以及较短的搬运距离是碎屑流主控型深水体系形成及演化的主控因素,最终基于沉积过程、沉积样式及盆地地貌特征综合建立了碎屑流主控型深水体系沉积模式。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深水沉积理论,为陆相深水储层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缓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简单缓坡带型湖盆边缘和轴向斜坡型湖盆边缘。伸展型湖盆边缘在全区各大凹陷均可见,走滑型湖盆边缘仅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地区,主要受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不同类型湖盆边缘的构造活动方式和构造演化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其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有较大的差别,可容空间和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各具特色,从而导致不同构造样式的湖盆边缘具有不同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对层序构成的控制作用的分析对储集层预测和岩性圈闭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松嫩平原南部腰井子古湖盆的发现与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进行松嫩平原湖泊古环境研究时, 根据卫星影像和实地考察发现松嫩平原南部存在一个大型古湖盆, 其规模之大与目前几乎消亡殆尽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古湖盆的湖相沉积和生物演替, 对东北平原古生态和古气候的重塑及湖盆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湖盆位于“向乌”沙带和乾安高地之间, 呈卵圆形。其地理坐标为44°34′~44°42′N, 123°25′~123°41′E, 东西长约20km, 南北宽约15km, 湖盆面积约210km2。湖底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海拔多在140~142m之间。西北部有5个残留的湖泊, 面积最大的一个只有2.5km2, 其余多不足1km2。湖底植被主要为芦苇群落和羊草草甸群落。  相似文献   
65.
札达盆地新近系上新统一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冲洪积相、冰缘相、冰湖相、湖相及河流相。札达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N21t)、持续裂陷(N22z)、湖盆外泻(Qp1x)、稳定隆升(Qp2f)和强烈快速隆升(Qp3~Qh)等5个阶段。盆地南北两侧数条相向正断层的活动性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相展布格局:断层活动强烈时,湖盆水域扩大,湖水加深,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断层活动减弱时,水体变浅或干涸,湖盆被充填,主要发育河流相、冲洪积沉积。第四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札达盆地周缘高山区冰川活动加剧,主要发育冰缘相和冰湖相。   相似文献   
66.
海拉尔盆地某坳陷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湖盆。作者利用地震、单井等资料,对目标坳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将该区早白垩纪地层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特征及层序内部沉积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该坳陷层序类型与层序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67.
蔡佳  吴克强  王鹏 《江苏地质》2016,40(1):125-134
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是该盆地最具勘探突破潜力的地区,有8凹4凸,结构复杂。其中古近系阜宁组为1套厚度超1 km的湖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4段,是最重要的烃源岩。综合应用测井、岩芯、地震剖面、古生物资料以及与苏北盆地进行对比,在南部坳陷阜宁组共识别出3种主要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碳酸盐台地。南部坳陷在阜宁组时期是中国东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湖盆,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是南部坳陷的2次湖泛期,其典型特征为中深湖相发育且满盆发育,不发育边缘相;阜三段沉积时期是上述2次湖泛期之间的1次湖退期,典型特征是滨浅湖分布广泛。同时缓坡带发育大型三角洲,是典型的陆相坳陷湖盆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68.
柴达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油气都围绕着侏罗系、古近—新近系及第四系富烃洼陷区分布。近年来,围绕"富烃洼陷"油气勘探,发现了昆北和英东两个"亿吨级"油田、阿尔金山前东段"千亿方"天然气及扎哈泉"亿吨级"致密油勘探区,勘探成效显著。随着柴达木盆地建设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及新区、新领域勘探的迫切需求,借助于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利用硼元素及黏土矿物资料,引用科奇公式开展古水体盐度恢复,明确柴达木盆地新生界为咸化湖盆沉积。从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咸化特征及与已知富烃洼陷进行类比,结合一里坪坳陷周缘有机地球化学测试资料,提出一里坪坳陷为潜在的生烃洼陷,可能为新的富烃洼陷,围绕该洼陷进行油气勘探将是一个新的接替领域,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9.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吉木萨尔凹陷A区芦草沟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探讨了咸化湖相各短期旋回的层序结构、叠加样式及空间变化;建立了A区芦草沟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对基准面旋回期间体积分配和相分异的分析,得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形成优质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控制因素;认为致密油储层段恰好位于2个升降旋回的转换面处,为半深湖-浅湖亚相的碳酸盐岩、席状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因此2个旋回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控制着上下致密储层的发育;微相类型控制着致密储层的位置与质量。该认知对于指导A区甚至咸化湖相高精度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沿海某厂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估的实例,论述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及其应用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在预测海水入侵发展变化的趋势,评估沿海地区地下水源地,治理海水入侵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