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593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218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浪谱峰周期与跨零周期的一个经验关系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PM谱出发,推导出谱峰周期与跨零周期的谱关系式Tp=(5π/4)^1/4Tz≈1.41Tz;对海上实测海浪谱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式所给出的系数与统计值相当接近,较好地解决了由海浪谱直接获取谱峰周期所产生的谱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2.
SCL与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据宇地磁耦合原理,利用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的变化及其与地磁场(文中主要考虑地热)的关系,模拟计算并重建了中国东部历史时期的气温序列变化,除了个别时段外,模拟曲线与修正后的竺可桢曲线十分相似;分析了2500a来中国东部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该曲线能较好地再现2500a来中国东部气候的冷暖变化.对竺氏曲线中有争议的几个冷暖时段,如公元150—350年的温暖期、1050—1150年的小气候适宜期等,模拟结果与后来研究者分析的结果相合.中唐至五代的气候冷暖交替变化不稳定.该曲线也能清晰地反映出小冰期中国东部气候各个时段的变化以及现代气候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粘弹性数值模拟龙门山断裂带应力积累及大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畅  朱伯靖  石耀霖 《地质学报》2012,86(1):157-169
2008年5月12日在低地形变速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突发汶川强震,引发人们对该地震孕震机制的思考。本文根据GPS观测资料确定边界条件,通过三维粘弹性数值模拟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孕震机理,计算了该区域岩石圈的应力增加速率和积累过程,以及汶川地震同震应力变化与震后应力松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推挤造成青藏高原的物质东流,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处遭到相对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之后,部分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下堆积产生应力集中。两个重要因素为应力集中提供了重要控制作用:其一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较低的粘滞系数与四川盆地中、下地壳较高的粘滞系数的差异,其二是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Moho面深度在龙门山断裂带的突变。低应变速率的龙门断裂带岩石圈在数千年时间尺度的应力积累过程中,脆性上地壳的应力随时间近乎线性增长,并且上地壳深部的应力增长率超过浅部,6000年内应力积累最大量达到-21.6MPa,应力增长速率为-0.0036MPa/a;而柔性的中、下地壳以及岩石圈上地幔的应力在增长一段时间之后趋于稳定。在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受到的压应力从断层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减小,而剪应力从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增大,应力状态有利于地震发生时断层的破裂方式从西南的逆冲运动向北东的逆冲兼走滑运动的方式发展。通过应力积累与地震应力降的计算得到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5400年。  相似文献   
994.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自生自储、分布广、埋藏浅、生产周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981—2020年6—8月近40 a黔东南州16个国家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新130项监测指数,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黔东南州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和同期异常年(偏多、偏少)的环流特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黔东南州夏季降水量呈现2个波峰、2个波谷的分布特征,2个波峰的相对丰水期为1991—2001年和2014—2020年,2个波谷的相对枯水期为1981—1990年和2002—2013年。降水时间尺度具有11~25 a周期变化,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显著变化。降水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南北反相和东西反相两种类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强度偏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黔东南州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强度偏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黔东南州夏季降水异常偏少。  相似文献   
996.
马金蹄 《水文》2014,34(6):77-80
选取青海省玉树1953~2013年月降水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利用频率分析、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对玉树县近61年来旱涝强度、频率分布、周期性变化等旱涝态势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SPI-3、SPI-6和SPI-12三种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旱涝指示程度存在差别,相比大时间尺度,小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值更为分散,波动幅度更大,对干旱和洪涝的识别更为敏感。近年来,随着玉树县水土流失和沙化,当地土壤持水力程下降趋势,对干旱和洪涝较为敏感,因此玉树县可采用三种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2)近61年,玉树县重旱平均发生概率为2.1%,重涝平均发生概率为1.3%。(3)未来几年,预计玉树县仍呈现偏涝趋势。(4)玉树县SPI-12以18a为主周期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声波测井属于地震勘探,也是原位测试技术,依据激发接收装置的不同分类也不同,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单孔检层法。这里对声波测井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震源设置、测试方法和资料处理也较为详细地介绍说明,通过锤击的方式可以获取反相的剪切波记录,利用初至的时间差异,可以求取每层的剪切波速,进而获取等效剪切波速,为场地类别划分、动力学参数和卓越周期的求取提供数据,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际应用,该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宋亚娅 《地下水》2014,(6):170-172
以分析额济纳旗降水周期变化规律为例,探讨了降水时间序列确定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利用额济纳旗1971-2000年的降水资料,基于滑动t检验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秩和检验法和最大熵谱法,对降水序列进行了趋势性、跳跃性和周期性分析。由计算结果分析得到额济纳旗降水过程主要存在的周期特性,为额济纳旗干旱预防和防治起到借鉴作用,为研究区生态保护及灌溉工程的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99.
The fault activation (fault on) interrupts the enduring fault locking (fault off) and marks the end of a seismic cycle in which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BDT) acts as a sort of switch. We suggest that the fluid flow rates differ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seismic cycle (interseismic, pre-seismic,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and in particular as a function of the tectonic style. Regional examples indicate that tectonic-related fluids anomalies depend on the stage of the tectonic cycle and the tectonic style.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model an increasing permeability with depth and several BDT transitions plus independent acquicludes may occur in the crust, we devised the simplest numerical model of a fault constantly shearing in the ductile deeper crust while being locked in the brittle shallow layer, with variable homogeneous permeabi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different behaviors in the three main tectonic settings. In tensional tectonics, a stretched band antithetic to the normal fault forms above the BDT during the interseismic period. Fractures close and fluids are expellecl during the coseismic stage. The mechanism reverses in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During the interseismic stage, an over-compressed band forms above the BDT. The band dilates while rebounding in the coseismic stage and attracts fluids locally. At the tip lines along strike-slip faults, two couples of subvertical bancls show different behavior, one in dilationJcompression and one in compressionJdilation. This deformation pattern inverts during the coseismic stage. Sometimes a pre-seismic stage in which fluids start moving may be observed and could potentially become a precursor.  相似文献   
1000.
<正>为提高办刊效率和缩短出版周期,高质量地服务于作者和读者,我刊已正式启用网上投稿编辑系统,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登录《地质科技情报》网站,使用网上投稿编辑系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