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802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61.
张成航  王佳运  高波  冯卫 《地质通报》2015,34(11):2138-2142
单体滑坡风险定量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索单体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法,以陕西西安胥家村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和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可靠度方法,计算一般和强降雨2种工况条件下胥家村滑坡发生的概率;利用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各类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易损性;然后利用国际通用的单体滑坡风险计算公式,计算胥家村滑坡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总风险值,定量评估滑坡的潜在威胁。研究表明,一般工况下,财产总风险为15.4万元,人员总风险为1.3人;强降雨工况下,胥家村滑坡的失稳概率成倍增加,相应的财产和人员风险也成倍增加,财产的总风险达到95.8万元,人员总风险为8.3人。  相似文献   
762.
黄土广泛分布在东欧和西亚地区,但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地带的土耳其未见风积黄土的报道,本文对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西北的Nallihan新发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结合粒度参数和稀土元素指标,讨论土耳其黄土的成因和磁化率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土耳其Nallihan S0~L3黄土剖面与典型风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峰黄土的粒度特征图形态相似4暗示它们的成因相似性;稀土分配模式与黄土高原黄土基本一致,为上地壳平均值,指示了风积黄土在搬运过程中经过充分混合,整个剖面上下稀土模式分配高度吻合,说明研究区黄土堆积期间物源区相对稳定.热磁和磁滞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是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该剖面磁化率在古土壤获得高值,在黄土层获得低值,磁化率与成土作用和指示细颗粒磁性矿物贡献的xfd%、xARM正相关,说明成土作用生成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是磁化率增强的主导因素,土耳其黄土剖面磁化率总体上低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该黄土剖面中有一层古土壤层S2,其顶部覆盖一层砾石层,说明在该间冰期发生过洪水作用,将高坡风化的砾石层冲到土层中堆积下来,在该砾石层之下的古土壤层,磁化率降低,可能与该时期土壤层湿度大,形成湿润氧化环境,导致部分强磁性的超顺畅/稳定单畴(SP/SSD)颗粒磁性矿物转化为弱磁性矿物,使得磁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763.
石家庄市西北部丘陵区滹沱河二级阶地上发生黄土湿陷地质灾害,造成房屋沉裂,危房增多,居民损失较大,通过对其开裂特征及地面沉陷原因进行分析,从研究情况得出:本次居民房屋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表水渗透而导致发生的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764.
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指标与磁化率对比研究后发现,亮度L*值与Hm(赤铁矿)和Gt(针铁矿)的比值相关性较好,在S0和L1阶段其与Hm和Gt的比值呈正相关,在S1阶段为负相关。红度a*与Hm和Gt的比值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反映土壤发育时期的水热条件。而黄度b*与针铁矿的相关性较好,与低频磁化率χlf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色度指标在变化频率和幅度上较磁化率大,能很好地识别S1阶段弱黄土-古土壤层。  相似文献   
765.
代文 《测绘学报》2023,(5):863-863
黄土高原是地表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之一。小流域既是天然的地理单元,又是流域管理的基本单元,更是水沙治理等工程措施的重点试验单元。前人在黄土小流域侵蚀产沙机制与建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受研究数据和方法的限制,目前仍没有提出一套从小流域侵蚀监测到反演输沙过程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66.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为系统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1)沟道农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重要功能类型,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协同解决土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3C”模式,即农业自身内循环、农业外循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生产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城乡功能互补。(3)创新推广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模式、特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4)拓展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实践”贯通式研究,探索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支撑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保障体...  相似文献   
767.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地形和交通条件为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关键约束力,居民点集聚程度整体不高,以带状分布为主,散中有聚。(2)适宜性分区结果表现出“整体集聚、部分分散”的特征,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占62.83%,部分居民点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3)现有居民点网络结构不均匀,需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点,促进村镇地区均衡发展。(4)基于适宜性及网络分析结果,划分“直接城镇类”“优先发展类”“有条件发展类”“限制扩张类”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8.
The Hengshan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junc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Mu Us sandy land in China. It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as formed a unique paleoaeolian sand loess paleosol sequence. In this study, the L3 and S3 loess paleosol strata of the Liushumao section in Hengshan were select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content and relate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in soil samples, to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formation recorded by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index parameters during the L3 loess accumulation and S3 paleosol development in the Hengsha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elements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are mainly SiO2, Al2O3 and CaO.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ajor elements in loess layers (L3-1, L3-2), paleosol layers (S3-1, S3-2), and aeolian sand layers (L3F, S3F). The contents of Al2O3 and Fe2O3 are the highest in the paleosol layer of the section, the content of CaO is the highest in the loess layer, and the content of Na2O is the highest in the aeolian sand layer. The CIA and Na/K values of the section samples reveal that the loess-paleosol layer are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the aeolian sand layer has not entered the stage of chemical weathering. The high values of CIA, Rb/Sr ratio,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indicate the strengthening of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the relatively warm and humid climate in this period, the increasingly strong summer monsoon, and the fixed contraction of the Mu Us sandy land. The high values of the ratio of silicon and aluminium (Sa) and > 63 μm particle content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winter monsoon, which led to the activ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sandy land under the effect of dry and cold climate. One extremely cold period, two cold periods, and a relatively warm period occurred in the L3 loess accumulation period, while two warm periods and one cold period occurred in the S3 paleosol development period. The change of element geochemical indicators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revealed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Hengshan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ther climate change records in North China.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exploring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al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Mu Us sandy land in China.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769.
选择天山北麓地区典型风成黄土钟梁剖面进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伊犁黄土具有相似的常量元素组成,但风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化学风化偏弱的内陆干旱表生环境中,黄土剖面Na元素的活动性强于Ca。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研究区碳酸盐的淋溶淀积作用不明显,Rb/Sr等一些在黄土高原地区能较好指示古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并不能很好指示天山北麓黄土成壤强度;但不受物源和沉积环境差异影响的化学蚀变指数CIA能够较好的反映天山北麓黄土成壤强度,可作为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古环境重建的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770.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油松为更新层的次优势种,油松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更新为主。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650株/hm2增加到1 55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阳坡转向阴坡时,林下幼苗(树)密度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中坡位最高,其次是下坡位,上坡位最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油松人工林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