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130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4294篇
海洋学   136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9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安徽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开展的《两淮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煤体结构判识技术在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在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判识煤体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预测矿井未开拓区域内主要煤层的煤体结构分布,进而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2.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主要发育5期构造-火山事件高峰,分别发生在58~46Ma、38~36Ma、26~24Ma、20~16Ma、8~4Ma。形成的火山岩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玄武岩,大量隐伏于新生代含油气断陷盆地中,这与裂谷作用有关,而野外露头区只发育古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火山岩。研究表明,火山作用伴随着盆地发育的全过程。成盆早期的火山岩代表着裂谷作用的开始。成盆中期火山活动相对强烈,不但形成大量火山岩,而且也是盆地生油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盆地形成后期火山作用微弱。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中心往往成为成盆中心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83.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煤岩的生储气能力、煤储层渗透率、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影响煤层气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岩组分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生储气能力的主控因素。煤层的储气能力与温度、压力、灰分及水分含量等亦有关。煤层的渗透率取决于煤层本身的裂隙系统,而裂隙的发育程度又与煤变质程度及构造活动的强弱相关。煤层气的保存则取决于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构造活动、水动力环境等条件。煤层气成藏条件是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4.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相似文献   
85.
以超高压矿物组合的各种后成合晶及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为参考标志,将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榴辉岩的交形序列分成两个部分。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前的变形为早期变形,是在大陆深俯冲和碰撞条件下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变形组构。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后的变形为晚期变形,是在超高压岩石折返剥露过程中,主要是在角闪岩相甚至绿片岩相条件下发育的。构造上江苏省北部东海县碱场合柯石英榴辉岩体,分为块状榴辉岩和面理化榴辉岩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的两个构造阶段或世代(D1、D2)。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矿物组合、中小尺度及显微尺度下的组构特征,讨论了两者的几何关系和区域构造意义,强调指出,只有含柯石英榴辉岩的早期变形组构,才能记录和反映斜向大陆深俯冲及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6.
盆地岩石圈结构与油气成藏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大陆岩石圈研究现状和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岩石圈结构特征,指出在古裂谷、褶皱带或区域性深断裂等陆壳构造薄弱带上发育起来的多期叠合盆地,具有很好的含油气前景。大型含油气盆地往往存在地幔上隆、地壳减薄和地壳内低速层,盆地基底沉降与盖层沉积厚度较大。适度的后期构造活动改造和岩浆活动有利于沉积盆地内油气生成与保存。  相似文献   
87.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相似文献   
88.
含裂隙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淮北杨庄矿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情况, 利用NCAP-2D-W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多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考虑在承压水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不同裂隙分布状态,探讨单裂隙、多裂隙、不同长度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顶部破坏的影响;(2) 考虑承压水的变化,分别考虑单裂隙和多裂隙两种分布状态,探讨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底部破坏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采动荷载、岩层结构变化、煤层底板中裂隙分布状态及承压水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数值试验,获得了随开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层底板破坏区的发展、突水导升高度的递增、突水通道的形成等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89.
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地球物理参数的量化关系是实现工程物探资料量化解释的必然前提。本次工作在分析影响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和电阻率的共同因素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土的粒度成分、含水率、饱和度、密实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耗土的压缩系数、粘聚力、压缩模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的关系曲线及一些拟合公式,并对这些公式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0.
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电法探测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煤田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本文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电阻率勘探可以探测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的可能性,然后用简单的断层型薄层含水模型的CSAMT正演模拟结果展示出:地下900m深处,尽管只有20m厚的的含水岩层,但在电阻率剖面上该薄层的反映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从理论上和数值模拟实例说明,一定深度内一定厚度的薄层含水性的电阻率法探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