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0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残余含水率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强度理论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参数,然而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测量时一般难以达到残余阶段,常常通过经验法(包括模型拟合法)估算残余含水率,方法的适用性值得论证。以武汉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孔隙比试样,利用压力板仪测量SWCC,通过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残余含水率;进行自然状态下水分蒸发试验,根据失水速率定义了临残时间,依据临残时间确定残余含水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微观孔隙分布特性,解释控制残余含水率大小的微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方法可估算残余含水率,但准确性与模型选择及残余含水率初步范围的限定直接相关;水分蒸发试验是确定残余含水率有效可行的直接方法;武汉黏性土微观孔隙呈三峰分布,残余含水率与第1峰之前的微观孔隙水分紧密相关,依据弛豫时间小于0.267 38 ms的T2谱面积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残余含水率,对于其他土体该方法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492.
腾俊洋  唐建新  张闯 《岩土力学》2018,39(4):1317-1326
为分析层理和水对页岩的抗拉强度特性的影响,现场选取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制备成4种含水状态含层理页岩,沿与层理呈0°、30°、60°和90°夹角加载进行巴西劈裂圆盘试验,试验过程同步进行声发射测试,并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含层理页岩,同时考虑含水和层理的页岩在巴西劈裂试验中有其独特的破坏模式和力学特性。含层理页岩的巴西劈裂破坏模式和抗拉强度均与层理角度和含水率有关,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层理与荷载的加载方向,水虽不会影响其破坏模式但能够导致次生裂纹的形成。抗拉强度则表现出随层理角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并且,在页岩同时受水和层理损伤作用时,受层理损伤程度越大,水对其损伤程度也越高。通过对含层理不同含水率页岩的微观结构分析得到了上述变化规律的内在机制,即页岩层理面处的内部矿物颗粒遇水膨胀,产生膨胀力作用,使页岩内部结构变得松散、破碎,微裂纹逐渐增多、变宽,宏观表现为次生裂纹的增多,矿物颗粒间的黏结力也在水的作用下降低从而使页岩的抗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93.
为研究膨胀性红黏土胀缩及崩解特性,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红黏土的胀缩和崩解试验,利用视频照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细微观角度分析了产生崩解差异性的原因。本文以甘肃庆阳的某高速铁路隧道红黏土为例,以5%为含水率变化梯度,研究了3%、8%、13%、18%含水率下弱膨胀性红黏土的胀缩、崩解变化及其微观机制与分维特性。结果表明:膨胀总率与含水率呈分段函数关系,含水率在11.6%时胀缩变化最小;含水率越低其崩解时间越早且速度较快,崩解裂隙度随浸水时间具有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的规律,3%含水率时裂隙度最高可达4.6,而最大裂隙宽度则随着浸泡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含水率下较分散的凝聚体单元和较高含量的微孔隙是导致宏观结构破裂的主要原因,孔隙分形维数与含水率成二次函数正相关关系,分形维数越低其结构破裂越快、泥化程度越高,崩解也更完全。  相似文献   
494.
西南地区高填方项目场地多为爆破后削山填谷抛填而成。以重庆高填方土石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物理特性及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固结压力下含石率及含水率对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指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黏聚力与含石率呈正相关,在含石率从20%增至40%时,黏聚力增量效果最明显;初期填料的内摩擦角随含石率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后期随着含石率增加,内摩擦角减量效果显著。黏聚力与含水率整体呈负相关,且含水率从5%增至8%的情况下,黏聚力的减小幅度明显;填料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增大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给出了适用于项目场地抗剪强度指标取值范围,相应的关键参数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5.
为探索吕梁山区原状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区域上的变化规律,以该地区29个区县94个取样点的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区内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抗剪强度参数c、φ与天然含水率、天然干密度、增湿含水率、含盐率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平地域上,抗剪强度参数c、φ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在垂直空间上,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黏聚力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逐渐降低的趋势;吕梁山东、西两侧原状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受天然含水率、天然干密度的影响较小,离散程度较大;在天然状态条件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黏聚力c与增湿含水率具有良好的负指数函数关系,内摩擦角φ与增湿含水率呈负线性关系;在同一含水率条件下,含盐率与抗剪强度参数c、φ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含盐率相比,增湿含水率对c、φ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可为该地区马兰黄土地层的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