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12篇 |
免费 | 1374篇 |
国内免费 | 20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1篇 |
大气科学 | 613篇 |
地球物理 | 1746篇 |
地质学 | 4354篇 |
海洋学 | 1078篇 |
天文学 | 216篇 |
综合类 | 547篇 |
自然地理 | 5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71篇 |
2022年 | 341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443篇 |
2013年 | 346篇 |
2012年 | 425篇 |
2011年 | 391篇 |
2010年 | 443篇 |
2009年 | 439篇 |
2008年 | 434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314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203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85篇 |
1995年 | 171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通过eBeePlus免像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应用于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实例,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制图精度及适用性。使用emotion3、Pix4dMapper等软件进行外业航飞、内业影像处理,对比分析RTK和PPK两种解算方式下的制图精度,两者均满足规范要求,PPK解算方式更适宜在实践中使用;结合Eps软件制作数字线划地图,对于影像中无法提取的房屋边线、植被覆盖区域地物,采取全野外调绘、实测进行补充,阐述了无人机航测与传统数字化测图相结合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55.
56.
57.
利用频谱解混叠方法实现超分辨率影像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信号处理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可以消除由影像系统引起的影像模糊和退化,同时恢复出光学权限外的频谱信息。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对影像配准与运动模型估计在超分辨率影像重建中的作用给予简要介绍;接着根据连续傅里叶变换(C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谱混叠关系及CFT位移性质,推导出频谱解混叠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模型;最后采用文献中的运动模型估计方法和本文的重建算法,对几组数据进行实验,获得了空间分辨率提高近1倍的影像。 相似文献
58.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00个观测站的GPS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和2009年作了5次观测。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 级地震震中(31.0°N, 103.4°E)恰好在区域网GPS观测站密集的地区。 区域网长期、 多期GPS观测可降低年周期变化影响, 有利于获取此次地震前后的垂直位移趋势变化。 简要讨论了GPS垂直位移观测的精度。 分析了垂直位移观测的主要干扰地面沉降, 特别是华北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严重地面沉降。 为获取汶川地震前垂直运动信息, 首先剔除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大幅度沉降干扰结果, 通过趋势面分析中国大陆垂直位移空间分布, 显示了3个垂直位移沉降最显著区域。 对比分析表明, 临近汶川震区的沉降区, 未见大量抽取地下水干扰影响。 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垂直位移表明, 汶川地震紧临显著沉降区的西北侧, 龙门山断层北段垂直运动闭锁。 该沉降区与另两个沉降区的时空变化明显不同, 也与区域网水平应变异常区的空间分布不同, 但该沉降区与区域网水平应变异常区同时出现。 大幅度同震垂直位移集中在龙门山断层北段震前垂直位移闭锁区。 这些事实表明, 汶川地震前GPS观测到的紧临震中的沉降区及垂直运动闭锁区与汶川地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9.
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