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21.
本文首先论述了古地球化学景观图的编制方法和理论意义。其次论述了地球化学景观的分级,最后论述了利用古地球化学景观图预测后生铀矿床的根据。  相似文献   
222.
太行山北部地区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交汇处,其侏罗纪—白垩纪叠加盆地发育过程记录了东西向盆地向北东向盆地转化过程,对刻画华北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北部草沟堡盆地和招柏盆地为例,在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沉积物物源分析、盆地原型再造等沉积学方法,结合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提出太行山北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四个发展演化阶段,包括中侏罗世晚期近南北向构造挤压与挠曲盆地发育、晚侏罗世近南北向弱伸展作用与壳源火山喷发、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北西—南东向构造挤压与前陆盆地形成、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与幔源火山作用。构造体制转变本质上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在中晚侏罗世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体系之下,太行山北部经历的多期构造叠加和盆地叠置过程折射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3.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11):633-636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份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采空气球再造新纪录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自本年七月份以来,每月中旬施放采空大气球一次,详细成绩,迭载本志本卷前此各期,本月十五日下午该所循例又曾施放一次,降落于江苏泰县第五区姜埝,测算结果得该球升空高度达23,531公尺,  相似文献   
224.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古大陆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及邻区所取得的古地磁成果,结合相关古生物、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变形等方面资料,定量地讨论了西藏地区几个块体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块体的分离和拼合时代。羌塘块体晚石炭世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增生到古亚洲大陆上;冈底斯块体在晚三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在早—晚白垩世同羌塘块体碰撞;喜马拉雅块体晚侏罗世开始脱离冈瓦纳大陆,晚白垩世随着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开始发生大幅度北移,在晚白垩世—古近与冈底斯块体碰撞。  相似文献   
225.
通过对强风造成翻船事故个案的时间序列分析,重新审视原有的气象灾害管理模式,针对暴露出的管理流程断层问题,希望通过流程再造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管理能力,以更好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6.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铀资源区域钻探评价,基本查明了目的层泉头组、姚家组、四方台组岩相古地理、岩性与砂体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识别和划分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和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原生地球化学类型有原生氧化和原生还原类型,后生蚀变作用类型有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和后生氧化作用类型。对比研究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油气、煤层气还原后生蚀变作用识别标志。认为原生含炭质砂岩铀有强烈的沉积预富集,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中有铀的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227.
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磷块岩形成时代的年轻化,铀在磷块岩中的含量将增高,但在西伯利亚地台稳定部分的下一中寒武统库奥纳姆建造的磷块岩中却发现轴的含量相当高。另外,在萨哈林岛沉陷地4.5km以下的上第三系皮利组磷块岩中的铀含量实际上比所有中生代和下第三系磷块岩的铀含量都低。前寒武纪和不同形态的寒武纪最底部的磷块岩,如层状非粒状的(“无结构的”)和微粒状的、结核放射状的、团块状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其铀含量同样很低。对于铀含量低的磷块岩,以前认为是由于其主要组成沉积磷灰石在成岩后生使用过程中的强烈改造,致使其组分中,碳酸根离子、Na、Sr、结构水的含量降低。结论是:在成岩后生作用中,以同样的方式从磷灰石结构中析出的还有铀。  相似文献   
228.
近年对大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本文仅对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形成的变质环境、金矿分类、成矿模式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B.K.Tan 《地球学报》1994,15(Z1):65-72
在几乎所有有关东南亚的古构造再造中,人们普遍认为从泰国到马来西亚半岛存在着一条或多条长缝合带。但是这两地业已建立起来的有关缝合带的地质证据却与古构造模式依据的许多地质解释与推论相悖。除泰国难-程逸缝合带可能例外外,其他缝合带与俯冲过程的关系很值得快得怀疑。现行再造方案所提出的致使冈瓦纳块体与亚洲块体相联合的碰撞事件的时代始终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该区主要造山运动而言,能够对此难题做出解释的古生物、地层、火山岩、变质岩及构造方同的证据,给出了与模式不相一致的年代结果。  相似文献   
230.
中国古地理图研制发展的脉络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允 《第四纪研究》1996,16(3):246-252
早期的中国古地理图,是在地球大陆固定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于海陆分布、形态、变化特征的描绘。后来注意了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演化的“阶段论”相结合,开始了多种类型图件的表达,再后通过板块构造、古地磁学资料的更多积累,预期下一代的中国古地理图将呈现各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单元恢复到原始位置进行描绘的前景。从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作用的深入研究,使其极大影响下的各种古地理事件及古地理单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得到深入的了解和更合理的解释,可编制出该时期新一代更符合实际的中国古地理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