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06篇 |
免费 | 2570篇 |
国内免费 | 38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9篇 |
大气科学 | 505篇 |
地球物理 | 2004篇 |
地质学 | 11788篇 |
海洋学 | 1060篇 |
天文学 | 89篇 |
综合类 | 892篇 |
自然地理 | 5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419篇 |
2022年 | 567篇 |
2021年 | 559篇 |
2020年 | 534篇 |
2019年 | 580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469篇 |
2014年 | 707篇 |
2013年 | 573篇 |
2012年 | 668篇 |
2011年 | 735篇 |
2010年 | 624篇 |
2009年 | 673篇 |
2008年 | 690篇 |
2007年 | 532篇 |
2006年 | 578篇 |
2005年 | 512篇 |
2004年 | 536篇 |
2003年 | 452篇 |
2002年 | 494篇 |
2001年 | 530篇 |
2000年 | 417篇 |
1999年 | 491篇 |
1998年 | 469篇 |
1997年 | 454篇 |
1996年 | 399篇 |
1995年 | 385篇 |
1994年 | 369篇 |
1993年 | 324篇 |
1992年 | 332篇 |
1991年 | 286篇 |
1990年 | 257篇 |
1989年 | 162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21.
222.
西秦岑北缘活断层断层气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断层气实测资料,分析了西秦岑北缘活断层带断层气的特征。在垂直于断层的地下气测线上,以活断层部位排放气体最强烈。活断层是地球排气的主要通道,断层气是地球排气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是全新世活断层,断层排气活动有强弱之分,渭河堡-南河川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强,渭河堡-洮河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弱。分析结果表明,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地下水的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3.
韧性剪切带元素的聚集和离散行为及其定量化,是变形地质学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定量研究涉及一些理论和计算方法。剪切带内物质平衡计算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本文就是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4.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 ,以侏罗纪末作为时间参照点 ,以合肥盆地的侏罗系顶界作为当时的地理参照点 ,根据不同岩石单元中岩石的形成深度和碰撞造山中的位移状态 ,可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原位系统、准原位系统、异位系统和热穹隆改造系统等结构单位。陆陆碰撞造山带形成的物理学前提是俯冲陆壳物质的低密度 ,而最终形成造山带的直接动力学过程则是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近垂向运动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225.
226.
中国南极长城站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七年前后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极长城站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的考察结果表明,七年后,虽然一些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有所下降,即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略是上升势。与友邻科考站相比,长城站的多少有点偏高。也比非南极的较高纬度的某些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高。结果意味着长城站尚有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环境状况的余地。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SPEs)、大的地磁暴和行星际激波.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新质子带形成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行星际激波是形成新质子带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本文提出了磁暴主相对高能质子注入磁层稳定捕获区起到重要贡献.本文还运用绝热捕获判据分析了新质子带的损失机制,证明了由于磁暴期间环电流积累造成磁场大的扰动,破坏绝热不变量的守恒,导致新质子带粒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28.
研究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红山地区。通过对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后生氧化改造作用的研究,认为灰白色弱氧化、强水解蚀变带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铁和有机质是沉积岩中常见的色素,当含氧水进入目的层砂体时,砂体中的有机质、低价铁(Fe2+)等化合物被氧化,导致岩石褪色;同时氧化作用导致砂岩中长石水解,形成以高岭石为主的白色黏土矿物,使岩石增白。增白与褪色的双重作用是砂岩总体上变白的重要原因,其所形成的灰白色蚀变岩位于强氧化的紫红色-黄色蚀变亚带与灰色原生岩石带之间的一定范围内。铀矿化(体)产在弱氧化、强水解灰白色砂岩与原生灰色砂岩界面附近偏灰色岩石一侧[1-2]。灰白色蚀变带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区域性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29.
230.
叙述密县—鹿邑断层、临汝—老城断层、凡城—沈丘断层、封丘—商丘断层、汤阴断层、青羊口断层的物理场特征,并结合煤田地质特征,说明它们对河南聚煤盆地后期的改造作用,从而为煤田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