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66篇 |
免费 | 3389篇 |
国内免费 | 68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5篇 |
大气科学 | 2702篇 |
地球物理 | 2336篇 |
地质学 | 15553篇 |
海洋学 | 3089篇 |
天文学 | 154篇 |
综合类 | 987篇 |
自然地理 | 24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828篇 |
2022年 | 984篇 |
2021年 | 1068篇 |
2020年 | 830篇 |
2019年 | 929篇 |
2018年 | 681篇 |
2017年 | 767篇 |
2016年 | 775篇 |
2015年 | 867篇 |
2014年 | 1229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155篇 |
2011年 | 1097篇 |
2010年 | 1051篇 |
2009年 | 1052篇 |
2008年 | 1023篇 |
2007年 | 943篇 |
2006年 | 885篇 |
2005年 | 857篇 |
2004年 | 749篇 |
2003年 | 839篇 |
2002年 | 824篇 |
2001年 | 907篇 |
2000年 | 695篇 |
1999年 | 521篇 |
1998年 | 550篇 |
1997年 | 649篇 |
1996年 | 598篇 |
1995年 | 561篇 |
1994年 | 532篇 |
1993年 | 441篇 |
1992年 | 506篇 |
1991年 | 374篇 |
1990年 | 376篇 |
1989年 | 269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6年 | 9篇 |
1973年 | 9篇 |
1964年 | 14篇 |
196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洋新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因其可盘卷、耐腐蚀、耐疲劳和轻质化等优点,在深水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热塑性立管具有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受力耦合效应及复杂的本构关系,且承受浮体运动和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其失效模式尚未明确。针对轴对称载荷作用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热塑性管稳态热传导和热应力的理论推导,求解了稳态温度和应力分布,首次给出了在任意温度载荷作用下管体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并直接求解其径向、轴向、环向和剪切应力。采用各向同性层Von Mises和各向异性层最大应力(Max Stress)准则或Tsai-Hill准则判定热塑性管的失效,基于应力分布、失效准则和二分法计算了热塑性管的极限载荷。温度载荷、纤维铺设角度和径厚比对管道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不同温度载荷会改变失效指数沿径向的变化趋势,增大轴向拉力将增大热塑性管的失效指数,选用不同的失效准则在管体失效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塑性管温度越低、纤维铺设角越小及径厚比越大,管道对轴向拉伸载荷的承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2.
43.
44.
余慧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4)
研究了在复合linex对称损失下,两参数Lomax分布当刻度参数已知时,其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及其容许性,并给出了其多层Bayes估计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9.
快速射电暴于2007年首次在脉冲星巡天的历史数据中被发现,是一种在射电波段观测到的具有色散量的单个强脉冲,其特征为持续时间仅为若干毫秒,峰值流量密度可达到央斯基量级。类似于射电脉冲星的单个脉冲,但其色散显著超过同一视线方向上银河系内星际介质的预期最大值。对截止2018年6月帕克斯望远镜、绿岸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UTMOST望远镜和ASKAP望远镜已探测到的52例快速射电暴进行了观测量统计分析,根据模型扣除银河系星际介质导致的色散量后,快速射电暴平均色散量为584.5 pc·cm-3,暗示着快速射电暴来自河外。通过最佳拟合估算红移幂律分布谱dN/dFobs=4.14±1.30×F■sky-1·day-1。根据分析结果预计,FAST望远镜使用19波束接收机后,其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在经过一年时间内能发现大约10个快速射电暴,将有效地扩大样本数量,为快速射电暴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0.
Waveforms generated by the 50t explosion of project Brightlight(Ⅰ) were recorded by HILR array.Using array techniques,the author performed identification,f-k analysis,velocity spectrum analysis,etc.of the weak signal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fter beamforming was obviously enhanced,and the signal could be clearly shown.The energy from this explosio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1 ~ 8Hz range from f-k analysis.The velocity spectrum gave clear positions of event phases,which could not be seen in the original weak signals.The maximum energy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Beaman method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in the azimuth-slowness doma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