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02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一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朗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在湖泊的扩展及演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火山活动,在四合屯一带就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珍稀化石学积层之下发育四套旋回性非常明显的爆发-沉积相,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在沉积层的上部,出现一套酸性的火山爆发物,该沉积层形成之后,区内出现一期广泛的基性火山岩活动,在不同地域,火山-沉积岩石组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制于古地貌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2.
复合型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描述 : 以塔中含油气系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中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发现它难以用传统的含油气系统方法来描述。它主要有二个油源区三套生油岩,发育有三套储层;不同油源在不同时期生成的油气在储层内共生、甚至相互混合,使油气成因复杂。据此提出了它是一个复合型含油气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复合型含油气系统的特点是多油源、多期成烃、油气成因复杂,出现在迭合型盆地。并针对这些特点,初步提出了工作思路及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963.
介绍经验回归函数的建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及回归预测方法,并以实际冒落孔探测资料为例,分析了“导高”与地质参数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4.
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分辨率地震、电测深、声波测井和钻探采取岩土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采卤井断裂或穿漏和生产井停产或突然卸压是导致地面沉陷的主要因素,其沉陷模式为潜蚀破坏—自重沉陷——固结压密。  相似文献   
965.
苏锡常地区主采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次数值模拟是从苏锡常整个大区域考虑,建立统一的主采层地下水流模拟模型,通过对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重新认识及边界条件的合理概化,较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利用已校正过的模型对该地区禁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较适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966.
万家寨引黄太原供水区地下水关井压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玉明 《地下水》2003,25(4):237-240
本文在对引黄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由于地下水长期大量超采引起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关井压采的意义、需遵循的原则。根据替代水源的落实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关闭地下水开采井、压缩地下水超采量的实施地段、层位、水井数量、压缩超采量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和政府水行政部门需要采取的组织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67.
阳山伊利石表面化学特性及化合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连续酸碱滴定法和氯化铵-乙醇法测定表明,2M1型伊利石的pHzpc=6.5,阳离子交换量CEC=11.0×105mol/g.应用恒容双表面位模式,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计算表明,伊利石表面铝醇基>AlOH浓度N1,Al=4.0×10-5mol/g,质子化常数pKal,Al=5.95和pKa2,Al=9.45,硅醇基>SiOH的Nt.si=0.53×10-5mol/g,pKa2,si=3.85.同时发现,在伊利石表面酸碱特性研究中,当溶液pH<4时,须考虑伊利石表面阳离子与溶液质子之间的交换反应,测定表明交换反应常数Kx=0.42.  相似文献   
968.
详细分析并解释北港高区及其东缘之生油岩、储集岩、断层演化及构造封闭;就石油系统观点,评估其较具油气潜能之先中新统有关构造圈合,可提供探勘该地区先中新统标的之重要参考。北港-永光-朴子间先中新统生油岩以下部白垩系之上段较佳,但仍多为普通至少量级生油岩,以产气为主。万兴-北港南端B断层与E断层之间为较好生油岩区,其下部白垩系之上段有普通级与部分良好级产气凝结油之生油岩,目前之Ro为0.7%~1.0%,约于3Ma前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斗南-民雄间方可能有一古新统及下部白垩系上段之较好生油岩区。Ro为0.8%~1.2%,其生油岩大多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云林-嘉义大部分地区之侏罗系及白垩系底部生油岩于埔里运动时期(渐新世海退时期),即生成及排放油气并可能储聚于白垩系储集岩中。本区先中新统岩性复杂。砂岩中之次生孔隙普遍存在,主要是由溶蚀作用与裂缝作用产生,成岩作用受岩性影响较大,与深度之关系较不密切。认为本区先中新统各项储集特性,在MX-3井至YK-1井间之储集性质佳,可为该地区油气探勘之储集层。在震测解释中,以A层顶部、B层顶部及C层顶部(先中断统不整合面)为主,完成其时问顶部构造图,以探讨具潜能的可能储集油气之构造圈合或断层圈合。断层系统在北港附近主要为东西向,至大林区附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往古坑方面则以东西向及东北-西南向交叉显现。并伴有西北-东南向断层系统。指示其构造机制并不单纯。大林区之断层系统可能比解释之结果更为复杂。需对此区域再详加解释。本区先中新统油气潜能并不如原先之悲观,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探勘作业上。  相似文献   
969.
采石沟金铜多金属矿是受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床,地表及浅部以金矿化为主,而深部则以含金的铜多金属矿床为主,具有寻找大型金及铜多金属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