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10篇 |
地质学 | 34篇 |
海洋学 | 39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01.
102.
沉水植物叶表附着大量细菌,与沉水植物构成了复杂的共生体系.叶片附着细菌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影响沉水植物自身生长和水体物质循环过程.目前,对于沉水植物多样性对植物叶片附着细菌群落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浮游细菌和叶片附着细菌群落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叶片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叶片附着细菌的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与单一植物物种体系相比,高植物物种多样性体系中植物叶片附着细菌群落α多样性较高.在高植物物种多样性体系中,黑藻叶片附着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显著较高而β多样性显著较低,苦草叶片附着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较低.沉水植物叶片附着细菌群落优势菌群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高植物物种多样性体系中苦草的物种共现网络最具模块性.嗜甲基菌(g_Methylophilus)、红杆菌(f_Rhodobacter)、黄杆菌(g_Flavobacterium)是物种共现网络的关键物种.本文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淡水湖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强调宿主植物对附着细菌群落的重要选择作用,加深对细菌群落在水生植物叶片定殖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3.
水稻叶片不同光谱形式反演叶绿素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常优1号和武粳15两个品种水稻叶片的反射率R、lg(1/R)、反射率一阶微分(FD)和反射率归一化(BN)等光谱形式的测量和计算,分析了叶片光谱不同变化形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统计方程,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同时,对反演方程的最佳波段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方程的相关性最强,而采用lg(1/R)的光谱形式能够提高遥感反演叶绿素含量的效果。经验证,两个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641和0. 818。 相似文献
104.
《气象科学进展》2018,(5):125-126
叶物候悖论:为什么变暖在温暖的地方更为重要——Leaf phenology paradox:Why warming matters most where it is already warm.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8,Vol.209.气候和生态系统特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控制着物候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而目前对这些交互作用仍然知之甚少。为了确定这些交互作用的贡献,美国杜克大学的Seyednasrollah等使用空基遥感植被指数检测了美国东南部沿气候梯度和不同生态区的叶片生长情况。通过建立一种分层状态——空间贝叶斯模型,量化了气温、干旱程度和冠层热胁迫是如何对山区到沿海平原地区的叶片展开产生影响的。研究使用了2001—2012年美国东南部59个观测点的植被生长开始期的气候数据、日植被指数和冠层表面温度数据。研究结果证实了沿不同生态区生态系统特性与气候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在山区,春季叶片生长开始得更快,而沿海地区森林对年际温度异常的敏感性更大。尽管所有地区对气温变暖的敏感性都在下降,但研究发现了一种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落叶林为主的森林比落叶林较少的森林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更低,这很可能是由于常绿物种在整个季节中叶片持续地存在。山地森林的生长开始期更容易受到日益加剧的干旱和水分不足的影响,而沿海地区则相对具有生态弹性。随着冠层热胁迫(定义为冠层与空气的温度差异)的增加,叶片在干旱年之后生长变得缓慢,在湿润年之后生长加速。 相似文献
105.
为定量研究黄瓜生长发育对积温的需求,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预测能力和种植效益,本文利用多年日常管理下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黄瓜生长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度不同茬口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规律,以及黄瓜叶片和果实生长与所需有效积温的关系,并确定黄瓜植株致死的积温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黄瓜叶片数随生育进程呈S型变化,一根黄瓜生长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不同茬口的黄瓜叶片每增加一叶所需有效积温均呈不对称“U”型,即叶片生长初期和生长中后期,每增加一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多于叶片生长中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每增加一叶所需8—40℃有效积温为33—37℃·d;一根黄瓜从坐果到采收需要15—35℃的有效积温为110—130℃·d;若温室内反复出现10℃以下、5℃以上的温度条件时,且反复过程所累积的10—5℃有效积温达8℃·d左右时,黄瓜植株即会死亡。上述积温指标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用GC-MS对湖北清江岩溶地区和尚洞洞顶植物叶片与该洞上覆土壤层中的类脂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植物叶片中检测出了一系列直链烷烃、脂肪酸、以及丙三醇、植醇和甾醇等类脂物,其中直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大体在C21~C36之间,以C29或C31为主峰且具有奇偶优势;脂肪酸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短链脂肪酸内(C数<23),以C16为主峰呈单峰型分布且具有偶奇优势;醇的分布很不规则,仅检测出丙三醇,植醇和三种甾醇,没有检测到脂肪酮类化合物。与之相比,洞顶上覆土壤层中检测出更加丰富的类脂物。类脂物具有如下特征:正构烷烃以C31为主峰,还存在低碳数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如2-甲基、3-甲基、4-甲基、5-甲基、6-甲基、7-甲基、8-甲基等一系列的单甲基支链烷烃,这些支链烷烃显示了微生物的贡献;脂肪酸分布也以低碳数的C16为主峰,且低碳数脂肪酸的含量较植物叶片中明显的增加,同时一些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C14∶0,C15∶0和C17∶0)以及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7∶1,C18∶1和C20∶1)也被检测到,也表明土壤中的脂肪酸不仅存在高等植物的贡献,还存在微生物的来源;没有植醇,但出现姥鲛烷和植烷并检测到了一系列脂肪醇化合物,碳数分布在C21~C36之间;检测到一系列的酮,具有奇偶优势,碳数分布范围在C23~C30和C33。高等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差异反映了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类脂物输入到土壤过程的重要贡献。本研究工作不仅提供了该岩溶地区植物叶片的类脂物信息,还为研究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植物叶片中类脂物在地质过程中的转变提供信息,更为研究岩溶地区滴水和石笋中类脂物的来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径流式空气透平是振荡水柱式波能发电系统的二级能量转换装置,因其具有结构简单、输出扭矩大、轴向推力小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Fluent 12.0,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不同转子叶片稠度对径流式空气透平定常无量纲评价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径流式透平可在双向气流下实现单向旋转,但当气流通过方向不同时,透平的定常工作性能存在明显差异,这与传统轴流式透平完全不同;此外,稠度对透平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流量系数范围内也不同。因此,综合考虑气流流向、透平整个工作范围内输出效率,推荐采用的转子叶片稠度为2.34。 相似文献
108.
根据银杏物候现象发生始期标准,将5%的叶片出现变枯现象作为统计标准,采用目估方法对1999年夏季北京市区银杏叶片变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造成银杏叶片夏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高温和干旱;雌株叶片夏枯比雄株严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雌株和雄株生理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9.
110.
利用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光能利用率(LUE)是估计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的一个重要输入,准确地估计LUE对于生态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由于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将会更加可靠.研究表明,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LUE有很好的相关性,故PRI在利用遥感估计LUE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了PRI-LUE的关系不够稳健,受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物种构成、冠层结构及大气等.因此,PRI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PRI的定义及PRI随LUE变化的生理机制,再综述了一些利用遥感手段建立PRI-LUE关系的例子,然后分析了影响PRI-LUE关系的各种干扰因素,最后对PRI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