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1389篇
海洋学   47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相干体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完善的一项用于辅助解释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和预测裂缝发育带等地质问题。通过对相干体的技术及原理的了解,选用适当的关键参数及方法,利用相干体技术预测出川东北宣汉~达县三维地震工区陆相断裂系统的分布,以及元坝三维地震工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发育带,识别出了该区长兴组礁滩岩性异常体的边界,理清了宣汉~达县三维地震工区陆相断裂系统的小断层和大断层间的切割关系,准确而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地震解释中遇到的断裂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332.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中核形石大量发育,本文选取5口钻井取心样品,从核形石形态、粒径大小、纹层磨损度、圆度几个方面进行镜下统计分析。镜下观察核形石有长条状、扁平状、偏心椭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圆形等形状,平均粒径在0.1~2.5 cm之间,核心颗粒以生屑颗粒为主。核形石的纹层磨损度在泥粒岩中为轻度,在颗粒岩中为重度,泥粒—颗粒岩居中。研究认为,促使塔中台地上奥陶统核形石形成的因素包括水动力能量、微生物、碎屑颗粒的累积量等,其中水动力能量占主导地位。能量过低,核形石扁平;能量适合,核形石纹层均匀且厚;能量过强,核形石处于磨蚀状态。水流的强烈冲刷作用会破坏微生物对颗粒的黏附作用,使砂屑生屑核形石滩转变为砂屑生屑滩。

  相似文献   
333.
吴亚生 《地质科学》2023,58(2):697-709

生物岩石学是研究生物岩(即生物成因的岩石)的特征、形成机制、形成环境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生物矿化、现代生物礁、古代生物礁、现代微生物岩石和古代微生物岩石5个方面。生物矿化作用和现代生物岩的研究为古代生物岩的研究提供了认识基础。由于现代生物圈和环境不同于古代,现代生物矿化作用和生物岩的研究成果并不全部能直接应用于古代生物岩研究。古代生物岩和生物矿化作用的类型比现代丰富得多,不可能全部从现代生物岩和生物矿化作用中找到参照,但可以为现代生物矿化实验研究提供设计思路。生物岩石学的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古微生物学、沉积学、沉积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地质微生物学等,因为生物岩石学研究需要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且生物岩石学研究也会反哺这些学科。

  相似文献   
334.
盆山转移与造盆,造山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系统和造山带系统是大陆岩石圈上的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其包括地质历史中曾存在和消失的盆地,大洋,大陆边缘及陆地。因此,盆山转换研究,探索盆转山和山控盆的过程则成为大陆地质的前沿研究领域。沉积地质学通过盆山转换和转换过程的分析研究。并以大陆边缘为主,对盆地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盆地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和演化,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分析海-陆环境在时空上的四个转换过程和自演化序列。盆山转换的另  相似文献   
335.
南海新生代盆地第三纪生物礁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诸盆地第三纪生物礁甚为发育,类型丰富,已渐成为今后南海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本文在不同的盆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类型不同的生物礁体如如地边缘礁、塔礁、块礁等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认识了不同类型礁体 序发育状况和沉积体系域特征,以及海平面相对变化所引起的生物礁生长方式的变化等,对生物礁储集层特征以及与喾体系域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6.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7.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川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338.
碳酸盐岩台地作为陆地与深海间的过渡带,其沉积记录了海洋和邻近陆地的演化。结合已有的沉积学工作,对塔里木盆地西部台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进行全岩及酸不溶物地球化学研究。塔西台地寒武纪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局限-蒸发台地或蒸发台地相沉积。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影响,对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来说,其元素组成极易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氧同位素组成则很可能已被成岩作用改造,仅原生、准同生白云岩的Sr/Ba、Fe/Mn和C同位素可反映沉积相演化对应的古盐度、离岸距离等沉积环境特征的变化,酸不溶物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则指示邻近陆地的化学风化强度与气候特征。寒武纪时期,塔西台地在相对海平面较高时发育局限台地相沉积,以水体盐度较低、沉积环境离岸较远和生物活动相对较弱为特征,陆地化学风化强度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发育蒸发台地相沉积,具有水体盐度较高、沉积环境离岸较近和生物活动相对较强等特点,陆地化学风化强烈,气候炎热极端;在相对海平面适中时发育局限-蒸发台地,沉积环境和邻近陆地的特征介于前述二者之间。沉积相演化对应的较长周期的海陆演化可能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及宏观气候变化控制,具体表现为相对海平面升降所导致的海相沉积环境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引起的陆地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寒武纪塔西台地所处区域的海洋-陆地演化具有高度耦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9.
生物礁岩分类方案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吴亚生 《地质论评》1997,43(3):281-289
本文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生物礁岩分类的新方案。生物礁岩首先根据次生组分的有无分为原生礁岩和次生礁岩。次生礁岩根据次生组分来源分为骨源次生礁岩和礁源次生礁岩。次生礁岩的二级分类根据次生组分的含量进行。骨源次生礁岩分为骨屑岩和含骨屑礁(灰)岩、倒骨央和含倒骨礁(灰)岩;礁源次生礁岩分为礁屑岩和含礁屑礁(灰)岩。骨屑岩根据次生组分的粒度分为巨骨砾(屑灰)岩、骨砾(屑灰)岩、细骨砾(屑灰)岩、骨砂(屑灰)岩;  相似文献   
340.
论构造耦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构造耦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现今东、西太平洋的构造差异及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差异与俯冲的洋壳板块性状有关,即:①俯冲角度;②俯冲角度的改变;③俯冲速率;④俯冲速率的改变;⑤俯冲深度;⑥俯冲板块前缘与海沟间的水平距离;⑦俯冲板块在670km上、下地幔界线处的构造形态;⑧俯冲板块的位移及位移方向。这种深部构造活动对浅部构造形成的制约和影响,是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耦合现象的具体表现。中国西北部的盆山耦合现象是大陆内部的构造耦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导致中亚地区产生陆内A型俯冲,A型俯冲是造成盆地消亡、山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