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39篇 |
免费 | 6228篇 |
国内免费 | 33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55篇 |
大气科学 | 2193篇 |
地球物理 | 4176篇 |
地质学 | 9101篇 |
海洋学 | 2687篇 |
天文学 | 447篇 |
综合类 | 2128篇 |
自然地理 | 36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888篇 |
2023年 | 1303篇 |
2022年 | 1425篇 |
2021年 | 1524篇 |
2020年 | 1391篇 |
2019年 | 1437篇 |
2018年 | 1133篇 |
2017年 | 1143篇 |
2016年 | 1192篇 |
2015年 | 1277篇 |
2014年 | 1629篇 |
2013年 | 1330篇 |
2012年 | 1480篇 |
2011年 | 1449篇 |
2010年 | 1366篇 |
2009年 | 1404篇 |
2008年 | 1370篇 |
2007年 | 1164篇 |
2006年 | 1102篇 |
2005年 | 1035篇 |
2004年 | 964篇 |
2003年 | 885篇 |
2002年 | 815篇 |
2001年 | 730篇 |
2000年 | 619篇 |
1999年 | 478篇 |
1998年 | 451篇 |
1997年 | 377篇 |
1996年 | 377篇 |
1995年 | 400篇 |
1994年 | 297篇 |
1993年 | 251篇 |
1992年 | 210篇 |
1991年 | 211篇 |
1990年 | 190篇 |
1989年 | 164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17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11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班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班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以上,在分析地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2.
63.
城市生活垃圾土的成分非常复杂,大量纤维材料(如塑料、纺织物、皮革等)的存在使得其力学性质与普通土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现有土体本构模型难以对垃圾土的力学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对此将垃圾土看作是由纤维材料和泥状物(除纤维材料外剩余的成分)组成的复合体,荷载作用下垃圾土的力学特性取决于纤维材料和泥状物的共同作用,并提出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概念。通过构建新的反映纤维加筋作用的塑性势函数,并依据试验结果推导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演化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合理描述垃圾土力学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垃圾土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三轴排水试验结果和他人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垃圾土应力-应变特性,尤其是应变水平较大时应力-应变曲线上翘的形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更好地服务于垃圾填埋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66.
基于1973-2010年长系列日降水、径流数据,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M-K统计检验和降水集中度等方法,结合HIMS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近38年来,潮河流域降水变化较小,但径流下降趋势显著,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两次突变,即在1973-1983年、1984-1998年和1999-2010年三个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存在明显差异;(2)大雨日降水总和(P≥20)与径流深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83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3)HIM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999-2010年潮河流域下垫面条件较前两阶段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效应由第二阶段的14.93%增加至第三阶段的25.78%,人类活动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98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了确定GPS正常高的常用方法--GPS水准高程,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各种常用拟合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精度情况,通过对各种拟合模型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选择有助于高程拟合时选择适宜的拟合函数,获得满意的精度和结果. 相似文献
68.
69.
70.
高海拔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使用两个模型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现状进行模拟 .这两个模型是“高程模型”和“冻结指数模型” ,前者是建立在高海拔多年冻土三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基础上的 ,描述高海拔多年冻土纬向地带性规律的高斯分布函数 ;后者是一个表面融化指数和表面冻结指数的无量纲比值 .模拟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未来2 0~ 5 0a间不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但是 ,当 2 0 99年高原气温平均升高 2 .91℃后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冻土消失比例高达 5 8.18%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