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5篇
  免费   1370篇
  国内免费   2229篇
测绘学   1995篇
大气科学   1589篇
地球物理   876篇
地质学   2897篇
海洋学   2557篇
天文学   199篇
综合类   635篇
自然地理   866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戴进  余兴  Rosenfeld Daniel 《大气科学》2008,32(6):1319-1332
以华山站为影响站, 周围的西安、渭南和华阴作为对比站, 通过影响站与对比站降水之比——地形强化因子(Ro)的变化趋势以及Ro与能见度关系的分析, 定量研究了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Ro的演变分析表明: 有观测以来Ro逐年递减, 减幅为14%~20%, 即影响站与对比站相比降水量减少了14%~20%; Ro的减少趋势与能见度递减、气溶胶递增相吻合, 说明气溶胶的增加抑制了地形云降水。Ro的递减主要是减少了中小雨 (日雨量小于30 mm) 的天数, 这种影响对浅薄的生命期较短的地形云降水作用更明显, 对于华山站, 30 mm以下的降水都会受到入云气溶胶的抑制作用, 而西安站为5 mm以下, 入云气溶胶浓度越高, 就有越厚的降水云受气溶胶影响而抑制降水; 在以动力强迫抬升为主的春秋季, 气溶胶抑制华山地形云降水20%左右, 最大可达25%; 在热对流条件下, 气溶胶对地形云和对平原地区云的抑制作用基本相当。不同风速风向下Ro的变化趋势表明, Ro递减随风速增大而加快, 迎风向 (240°~30°) 大风 (≥5 m/s) 时减少降水超过30%。由Ro与能见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发现, 当能见度在14 km时Ro为1.8左右, 随着能见度的降低Ro逐渐减小, 当能见度小于8 km时,R0约为1.2, 减小了30%左右; 华山对于华阴的Ro与能见度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达0.81。最后, 根据研究结果归纳出气溶胶抑制秦岭地区地形云降水的初步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市PM2.5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夏、冬两季,分别在南京市4个站点进行为期7天的气溶胶PM2.5采样,同步采集并分离主要排放源的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得到气样及源样中PM2.5的化学成分,对南京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计算各类源对气溶胶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的夏、冬平均值分别为69.1、139.5μg.m-3,PM2.5/PM10的全年平均值为63.9%;富集成分中,S、As、Zn、Pb等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Na则主要来源于海洋。来源解析的结果表明,各类污染源对南京市气溶胶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扬尘37.28%、煤烟尘30.34%、硫酸盐9.87%、建筑尘7.95%、汽车尘2.98%、冶炼尘2.57%、其他源9.01%。作者还对扬尘中的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  相似文献   
993.
黎夏  刘小平 《遥感学报》2016,20(5):1308-1318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乡规划都是法定规划,但由于规划主体、技术标准和编制办法、实施手段和监督机制等的不同,导致"三规分离"、各个规划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国家为了消除冲突,正在开展"三规合一"的有关工作,但缺乏有关技术手段的支持。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为出发点,对地理过程建模在国内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地理模拟与优化的框架体系可以成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三规合一"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94.
范文龙  董峰  傅雨田 《遥感学报》2014,18(Z1):30-34
针对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1500元红外线列焦平面探测器的输出特性,提出了以低噪声运放为核心的信息获取电路和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探测器的良好匹配,较好地发挥了探测器高灵敏度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对系统获得优于50 mK噪声等效温差的高灵敏度成像起到了重要作用,足够宽的量化设计还保证了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的丰富层次.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中.  相似文献   
995.
将相互逼近(Mutual Approximation)技术从天然卫星的天体位置测量拓展到小行星和邻近盖亚(Gaia)星表参考星的相对位置测量,希望获得更高的小行星位置测量精度.使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 m光学望远镜在2020年11月11~12日对小行星702(Alauda)进行了观测试验.在观测资料中,目标小行星共有...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最近发表的新编依巴谷星表数据,重新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周光关系零点问题.利用运动学模型对自行数据和视向速度分别拟合奥尔特常数及本地静止标准的旋转速度,得到太阳的银心距R0=8.0±0.8kpc.从太阳附近的旋转曲线,发现银河系盘的引力势具有弱椭圆分布的迹象.通过-个简单的非对称模型,得到太阳附近盘引力势的椭率e(R0)=0.067±0.036,其短轴指向φb=32°±15°.  相似文献   
997.
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测绘技术在管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制作DEM和DOM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内蒙古苏查(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分布广泛,主要岩石类型有碳泥质板岩、结晶灰岩、凝灰岩、千枚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其中碳泥质板岩和流纹岩为苏查特大型萤石矿床的顶和底板围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铅法分别对底板围岩中蚀变流纹岩和顶板围岩中未蚀变流纹岩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代测定,所获数据分别为276±10 Ma和271±8 Ma。蚀变和未蚀变流纹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海西晚期(早二叠世)。苏查萤石矿区早二叠世流纹岩是华北陆台与西伯利亚板块从碰撞挤压到松弛张裂转折期,酸性岩浆喷发活动的产物,其成岩物质来自壳、幔混合源。早二叠世流纹岩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苏查到西里庙地区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终结,同时也为苏查特大型萤石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动力、热力和物质来源。早二叠世流纹岩成岩时代的厘定不仅为阐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于查明流纹岩的原岩性质和圈定新的萤石矿床找矿靶区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分划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区域主构造边界,通过对其物质组成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结合两侧不同(洋-陆)构造环境下各类地质体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在新阳镇和元龙北剪切带中分别获得(347.95±2.17)Ma (MSWD=1.89)和(351.70±1.72)Ma (MSWD=0.80)的坪年龄,分析确定其应为黑云母的冷却年龄,表明变形时代应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反映了最晚在早石炭世早期,该剪切带已横切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并发生强烈的右行走滑构造拼贴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带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带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 Ma和221 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