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1319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钱海涛  孙强  王思敬 《地球科学》2014,39(7):896-904
地应力对碳酸盐岩溶解和岩溶发育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值得注意但又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结合地球化学、地质热力学、矿物岩石学、岩石弹塑性力学方面的知识, 在理论上全面地分析地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应力作用下, 碳酸盐岩岩体内应变能提高、溶解反应自由能增加、裂隙发育特征与水流运动条件发生变化, 使得碳酸盐岩固体表面处溶解物饱和浓度增大, 改变了岩体内水流的厚度、水流流态以及水中碳酸盐岩溶解物浓度, 从而影响了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 且应力的存在改变了有效的水岩相互作用面积; 应力作用下碳酸盐岩溶解存在的"应力-溶解"耦合竞争循环机制使得岩溶发育出现混沌现象和自组织行为, 初始应力介入所导致的一个很微小的影响因可被迅速放大至成百上千倍而不可忽略, 自然界中碳酸盐岩岩体内溶解和结晶并存、串珠状溶洞以及孤立溶洞的形成发育机制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应力溶解自组织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硬石膏和石膏的膨胀性和腐蚀性是石膏质岩隧道工程主要致害因素,查明矿物成分、水化特性、硬石膏和石膏含量是评价石膏质岩工程危害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快速简便的石膏质含量确定方法。通过测定硬石膏岩水化过程中的波速及水化深度,分析了石膏质岩的水化特性;通过对硬石膏、石膏、方解石、白云石不同配比混合物的热重分析,提出了快速测定石膏...  相似文献   
993.
2019年12月2日01时沈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沈阳站)气温1 h内异常回升了6.5℃,利用常规和加密地面观测站实况、NCEP再分析及沈阳站逐小时风廓线雷达资料,从系统配置、热力学诊断、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对此次异常升温事件成因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站异常升温阶段,超低空到近地面暖脊过境造成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气温回升,暖脊过境是引发沈阳站午夜时分异常升温的原因之一;沈阳站位于沈阳市的东南部,当地面风为西北风时,风从温度相对较高的城区吹向郊区,造成沈阳南部郊区各站气温回升,与北部郊区对比得出升温幅度约为3—4℃。城市热岛中心向下风方漂移是沈阳站气温骤升又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气温回升前的温度基础值对气温回升幅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回升前的基础温度越低,则回升后造成的升温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94.
晚白垩世以来黄山地区隆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心源  朱诚 《地理研究》1997,16(3):75-81
文中确定了黄山三级古剥蚀面的年龄,得到了自晚白垩世以来黄山地区三次隆升的幅度。其隆升的序次与周边板块作用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论证了黄山慈光阁U形谷实际上是发育于早第三纪当时古侵蚀基准面上的壮年期河谷。  相似文献   
995.
黄铁矿氧化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充分考虑前人研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作者采用混合流反应装置,对黄铁矿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温度25~44℃,pH值1.2~2.7和氧化剂Fe(III)浓度([Fe(III)]i)10?5~5×10?3mol·kg?1的范围内,黄铁矿的氧化速率RFe(II)为3.22×10?9~5.51×10?7mol?m?2?s?1.在实验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或pH值的降低或[Fe(III)]i的升高,黄铁矿的氧化速率增大,通过对氧化速率与温度、pH、[Fe(III)]i之间对应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到黄铁矿被Fe(III)氧化的速率公式为324.6564.54108.310.60Fe0.4510[Fe(III)][H]ReTi+?×=+,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64.54kJ?mol?1,该值表明黄铁矿的氧化是表面反应控制的,而不是扩散控制的.该公式在尾矿环境效应的定量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该公式对安徽铜陵鸡冠山硫铁矿的尾矿因黄铁矿氧化而释放的污染物质的数量作了初步的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在尾矿风化过程中,从黄铁矿晶体迁移到风化产物、土壤和水等其他物相中的污染物质数量是很大的,其中迁移到酸性尾矿水中的比例很可能是较高的,因此,该尾矿堆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96.
青海省贵德—共和—同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干流流经这3个盆地.为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河流侵蚀所指示的构造和气候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地质资料,采用地质剖面网,计算了全新世以来3个盆地的侵蚀量.首先,通过一系列地质剖面选取代表更新统沉积顶面的样本点,恢复盆地内部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最大限度地排除更新统沉积之后因侵蚀作用造成的误差;然后,将恢复的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DEM与现今DEM进行差值运算,获得全新世以来的最低侵蚀量和侵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的侵蚀速率在接近高原内部的同德盆地最小,在高原边缘的贵德盆地最大.这种侵蚀速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表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表隆升有大于其内部隆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环剪仪在超固结土残余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剪仪是研究大剪切位移下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的理想设备。对北京工业大学新引进的DTA-138型环剪仪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利用该仪器对Ip=12的粉质粘土和Ip=36的粘土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环剪仪测试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剪切速率在0.1~10°/min范围内时,对粉质粘土和粘土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郝没有显著影响;超固结比对粉质粘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以及粘土的残余强度几乎没有影响,而粘土的峰值强度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且相同试验条件下粘土的残余强度显著低于粉质粘土的残余强度。  相似文献   
998.
蛇绿岩以岩块形式镶嵌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经拼合可见一个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套。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火山岩显示张裂速率大于3cm.a-1,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999.
揭示白云岩溶蚀砂化形成机理。开展室内不同溶液条件、不同结构白云岩溶蚀试验,对比分析溶蚀速率控制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溶蚀阶段白云岩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微观结构对溶蚀速率起控制性作用,不同结构白云岩溶蚀速率关系为:中-细晶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粉-泥晶白云岩; 比表面积与总溶蚀量有关,与单位面积溶蚀速率无关; 溶蚀起始于粒间、晶间孔隙、构造微裂隙与解理,并逐步扩展使孔隙、裂隙相互连通; 溶蚀使白云岩微观结构逐步劣化,晶体联结力减弱,伴随晶体崩解脱落,最终分解成细小颗粒而形成白云岩溶蚀砂化。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部陆架(渤、黄、东海)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重要物质交换通道,其周边的河流每年向海输入了大量的细颗粒沉积物。这些物质在海洋动力(潮流、波浪、环流等)的作用下形成了多个泥质沉积区(带)。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对东部陆架海沉积物扩散和沉积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对陆架泥质沉积的形成机制以及沉积物收支情况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整理的现代沉积速率资料,从物源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各泥质沉积区10~100a尺度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的分布规律,并与全新世泥质沉积记录进行对比,指出物源是控制这些泥质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河流携带入海物质是这些泥质沉积的主要"源",而这些泥质区是典型的"汇"。小型河流河口沉积过程和物质贡献需引起重视。定量化物源分析需结合物源供应等方面的资料,在遵守沉积物收支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