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0篇
  免费   1658篇
  国内免费   2713篇
测绘学   2290篇
大气科学   1272篇
地球物理   1112篇
地质学   4649篇
海洋学   2735篇
天文学   412篇
综合类   745篇
自然地理   856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669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678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42.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南沙海域万安,曾母盆地的区域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新生代时,现在的印支地块和西婆罗洲地块,曾母块块属于印支陆地范畴,侏罗纪一早白垩世在纳土纳岛--西波罗洲博姜一带为一向西南的俯冲带,而在东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斯赫瓦内的一带为岩浆-火山弧,两者为同一构造体制产物,中生代末,印支愉和缅泰马陆块南部,包括西波罗洲在内与北部分离构成巽他地块,并在白垩纪-早第三纪时(东部),渐新一早中新世时(西部)反时针旋转。其东部惠第三纪时从印支陆块上分离南移的曾母地  相似文献   
44.
~(14)C测年已为海洋研究工作广泛应用,但由于时有不合理取样或在运用数据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海洋环境和动力因素,因而产生无法使用数据作合理解释的现象。本文试从海洋样品本身和海洋各种营力作用分析各种数据差异的来源,认为海洋环境特别是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海洋样品~(14)C测年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可能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或使数据解释时得出错误结论.并指出在运用年代结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理和各种营力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45.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在化学爆炸小当量爆炸兴波问题研究的基础上[5,6],为解决核爆炸大当量问题拟定了核爆炸产物的状态方程;对一些大当量爆炸兴波的典型情况应用MAC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其结果使诸如露底、空心水柱的形成、壁顶越浪之类的现象得到了数值描述;得出了兴波荷载与水深、当量和距离的关系,并提出了工程预报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47.
钱树本  王薇 《海洋学报》1996,18(6):90-92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 Schü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 Qian et 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viella formosa(Schimper ex Karsten)Karsten重订的.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3H—TdR掺入法观察91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用CTLL细胞检测了其对IL—2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91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以0.5μg/ml的浓度效果最为明显,相对增殖指数RPI可达200%;体内实验则以5mg/kg体重ip,连续7d效果最好,相对增殖指数RPI可达176%;911用药组小鼠IL—2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以5mg/kg和10mg/kg效果最好。以上实验证明,这一多糖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免疫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49.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50.
于1986年10—12月和1987年9—11月分别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5°N—6°S,21—3°N)作巨盐核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0°N以北海域大气中巨盐核浓度大于赤道海域。海洋虽是巨盐核的源地,但其浓度却低于沿海和海岛。而高于内陆。无论是内陆,还是海洋和沿海,大气中的巨盐核浓度都与风向风速有关。在陆地和沿海,相对湿度对巨盐核浓度影响较大,而在海洋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