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3篇 |
免费 | 1208篇 |
国内免费 | 13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6篇 |
大气科学 | 214篇 |
地球物理 | 625篇 |
地质学 | 4844篇 |
海洋学 | 509篇 |
天文学 | 199篇 |
综合类 | 531篇 |
自然地理 | 5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323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220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52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58篇 |
2011年 | 398篇 |
2010年 | 323篇 |
2009年 | 342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17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300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234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182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5年 | 7篇 |
1965年 | 5篇 |
1948年 | 10篇 |
194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区系调查及其与其它相关区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岸线绵长,所属岛屿众多,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两个大岛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沿海岛屿及众多的珊瑚岛,如我国三沙市的南海诸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根据多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该海区的调查研究,对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海区的海藻区系进行初步的植物地理学研究,以探讨我国该海域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以及与邻近海区海藻区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区系与北太平洋西部海藻相同种数最多的是区系性质为热带性的南海南区,因此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另外,三沙市南海诸岛海藻区系与印度洋海藻区系有很多共同成分,两地共有种数高达184种,为南海诸岛海藻总数的63%,进一步证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区系属于暖水性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The tectonic movement taking place at the end of Cretaceous and the beginning of Cenozoic had opened the Cenozoic phase of polycyclic tectonic movements, then the whole cru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ad been mainly subjected to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of tectonic tensio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rifting depression. Seven times of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sedimentation had been assembled into a geologica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olycyclic oscillation. Especially, the tectonic movements were strongly intensified at the end of Cretacious and the beginning of Paleagene, between Late Eocene and MidOligocene, during Mid and Late Miocene. These three times of tectonic movement had built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tectonic interfa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rust move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the result and epitome of interaction of the Eurasia, Pacific and IndoAustralia plates, that is, they were introduced by polycyclic changes of directions, rates and strengths of lithospheric movements and asthenospheric flows across the Pacific and IndoAustralia plates. 相似文献
47.
49.
目的:建立新胃乃安片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异黄酮成分的同时鉴别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20∶9)为展开剂对上述4种成分进行分离鉴别,以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对鉴定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同一薄层板上能同时鉴别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成分,其中筛选出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新胃乃安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轴向重力流沉积是一种重要的深水储层,其形成的岩性油气藏也是目前莺歌海盆地重点勘探领域。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和区域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探讨轴向重力流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统储层为重力流沉积成因的厚层细砂岩,主水道和朵叶复合体是重力流沉积有利的沉积微相;中新世海南物源供给充足、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及盆地轴向负向地形是该区形成轴向重力流沉积的宏观地质条件,在中新世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沿盆地轴向分布、具有前积反射结构特征的轴向重力流沉积。研究区中新统轴向重力流储层厚度大、沉积规模广、临近烃源岩、构造脊微裂隙发育、圈闭保存好,具备优越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是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