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龙门山南西段一个不成峰的飞来峰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偏崖飞来峰是一个产于河谷中的飞来峰,其中产Pseudo fusulina kraffli。属海相早二叠世早期(隆林期)的生物,与上扬子地台梁山期的海陆交互相共处在一地。据此化石和参考龙门山相近地区飞来峰的(竹蜓)化石及其他化石组合,推断飞来峰是来自川西-藏东地区。根据大偏崖飞来峰的产出形态、构造地质特征与地貌的关系,确定龙门山前山带的上古生界是一个不生根的大飞来峰,其生物化石组合与近邻的龙门山后山及上扬子地台不相同,与川西-藏东-带确可对比。据此推断上扬子地台在印支晚期发生过逆掩推覆构造运动,其后在燕山—喜马拉雅期,上扬子地台驮负着龙门山向北东方向作左旋运动,同时向北西俯冲形成龙门山。  相似文献   
782.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炳蔚  王彦斌 《地球学报》1994,15(Z1):45-53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以简间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活动性强,经我旋回开、合造山前期出现有连贯性较好的洋盆及两侧广阔的陆缘沉积,造山期后变形复杂,除逆冲、叠覆构造外,出现大量平移断层。这一部的构造格局形成了青藏高原造山带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3.
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微生物席成因构造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冲洗层理、高角度单斜层理系和波痕,泥质粉砂岩夹层中发育波痕与泥裂,表明微生物席主要发育于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环境.MISS构造在华北地台长城系下部砂岩中的广泛存在表明在1.6 Ga前以蓝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在环潮坪碎屑环境也很活跃.可能代表了微生物由海洋向陆地环境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光合作用功能的制氧蓝细菌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引发中元古代海洋化学条件发生转变、含氧量增高的重要原因,并为真核生物及宏观藻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黄旗口组与华北大红峪组大致同时,反映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期华北地台开始拉伸-张裂、缓慢沉降的构造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784.
山东省昌乐蓝宝石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迄今发现的蓝宝石砂矿和原生矿位于昌乐地区。根据成因蓝宝石砂矿层分为冲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和残坡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中蓝宝石最富。蓝宝石原生矿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临朐群牛山组和尧山组的玄武岩中,与高钾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85.
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以河北唐山、北京西山和河北曲阳剖面为重点,首次动用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完善了研究程序,建立了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和区内相分布格架。研究中将副层序直接用于野外分层;将副层序归纳为代表6种沉积相的21个模型;识别了三类层序界面,即SB1面、间断型SB2面和相转换型SB2面;进行地层多级沉积旋回或分,包括2个二级旋回,6-7个三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67Ma),22—26个四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15—18Ma)及155—185个五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021-026Ma);取得多项系统成果。区域相分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纪台地环境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藻礁缓坡-台盆阶段,潮滩缓坡-台盆阶段和泻湖潮滩-缓坡阶段。3个沉积模式分别代表这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86.
华北地台区含矿金伯利岩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华北地台区内的辽宁、吉林和山东含矿金伯利岩的分布与区域构造之间的关系和特征,这是采用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还重点讨论了华北地台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87.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33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相似文献   
788.
我国滨海砂矿在第四系中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砂矿受海岸物质类型的控制具有呈带分布的特点.不同矿种的滨海砂矿,具有不同的成矿时代,在第四纪地层中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和富集特点,而且与地层的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9.
平南盆地位于中朝地台东缘朝鲜半岛中部。平南盆地古生界比较发育,特别是盆地中南部地区发育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仅在盆地东南部谷山、法洞地区发现了晚奥陶世到志留纪的地层,其它地区末曾发现过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的地层。最近在平南盆地中部平壤之东原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发现了Chaetetes cf. nantanensis, Calceola sp., 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等指示泥盆纪的化石;该含化石层的走向延续性比较好,延伸长度2~3 km。基于上述研究,认为原来的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可能为泥盆系。在中朝地台,除了西缘和西南缘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地层,只有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的地质时代被认定为早石炭世晚期到晚石炭世早期。这些泥盆纪、早石炭世化石都发育在中朝地台东部,说明古生代时期中朝地台西部和东部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有差别,因而对于中朝地台古生代古地理和构造演化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90.
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地壳增长和再改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萱  孙宝山 《岩石学报》1995,11(2):171-178
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先后在晚太古-早元古代(太华群火山岩)、早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张家坪片麻状花岗岩)、中元古晚期-晚元古早期(龙王幢碱性花岗岩)、晚元古代(陶湾群火山岩)、古生代(洛南粗面质火山岩)和中生代等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Sm-Nd同位素地质研究揭示,在上述几个时期岩浆活动中,晚太古代和早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与地壳增长有关,其它时期岩浆活动主要反映地壳自身的再改造。另外,就华北地块大陆地壳整体看,地壳的增长从早太古代至少持续到早元古代。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有壳-幔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