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7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幕》》2008,31(4):443-444
The 32nd INHIGEO Symposium was held between 28 July and 5 August 2007 in Eichstatt, northeast Bavaria. This part of Bavaria is celebrated for many things, not least its diverse Jurassic fossils. Amongst the latter, the most famous is one of the great "missing links" in paleontology, the feathered Archaeopteryx with its reptilian teeth. Equally renowned is the lithographic limestone from Solnhofen that was used to produce the early illustrations of Archaeopteryx along with other countless maps and figures in publications well known to historians of geology. It was fitting that the symposium theme was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of Geology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72.
淀山湖太湖形成的古生物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秋宝 《地理研究》1987,6(4):26-35
通过对湖泊周围钻孔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析,根据化石群的生态特征,结合岩性、孢粉、14C等资料探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淀山湖、太湖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并比较其异同。现代湖泊的形成于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3.
莱阳恐龙谷内发现了我国境内的第一具恐龙骨骼化石,出露地层连续,是中生代莱阳群恐龙化石研究的重要实物依据;同时,谷内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科普性。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谷内的地质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应该及时的进行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4.
刘俊英  王海雷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668-1679
研究了西藏色卡执盐湖一个670cm厚的钻孔SZK剖面中微体古生物包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湖区近22ka以来环境气候的演变。SZK孔剖面含有丰富的介形类,但分异度较低,计有4属8种。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组合。根据这些组合及生态特征,结合U系和14C测年,发现色卡执湖区在近22ka以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动:①22060~15070aB.P.,湖水浅、水温低、气候较冷湿;②15070~12425aB.P.,湖面扩大抬升,水温回升,气候转暖湿;③12425~10010aB.P.,湖面下降,水温低,气候寒冷,其中10600~10010aB.P.期间,气候突然变冷,为全球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在本区的反应;④10010~7550aB.P.,湖盆水量增加,气候冷湿;⑤7550~6730aB.P.,湖水温度继续回升,气候转暖湿;⑥6730~5760aB.P.,湖面下降,气候趋于干冷;⑦5760~4750aB.P.,湖盆发育晚期、气候干冷。  相似文献   
75.
《辽宁地质》2010,(11):52-53
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即将施行,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召开宣传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安排,以及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76.
辽宁省重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20世纪早期,辽西地区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热河省,著名的化石群——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其范围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朝阳市所辖各市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赋存于8个中生代盆地中。这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得"地"独厚,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已包括了恐龙、晰蜴、鳄类、翼龙、鸟类、哺乳类、龟鳖类、蛙类、蝾螈、鱼类、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虾类、鲎类、蜘蛛、昆虫、植物、孢粉、藻类等20多个化石门类,一千多个品种,堪称“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77.
78.
最近,我国学者在辽宁地区再次发现1.6亿年前对传统“演化规律”提出挑战的远古植物——花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据王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为海房沟组,属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很多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79.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0.
正调查发现,湖南拥有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保护要向文物保护学习,湖南的地质遗迹保护要尽快制定地方性地质遗迹管理法规,从根本上推动地质管理工作。大自然上亿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记忆"。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