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041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四城岭地区上寒武统生物化石的新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桂西四城岭地区寒武系中新发现三叶虫Chuangia sp.、Skirakiella atilimbata及Rhaptagnostus sp.等,首次发现腕足类Lingulla cf.sanfangensis等及遗迹化石Chondrites sp.等一批古生物化石,填补了桂西碎屑岩型寒武系下部地层的化石空白,并将该区寒武系首次划分为芙蓉统第九阶、第十阶。江南型晚寒武世半游泳、漂游、深水混合型斜坡至次深海生物群落的发现,指示该区为次深海盆地相环境,应为江南盆地的组成部分。这一发现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寒武纪地层的研究程度,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古地理及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正>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相似文献   
973.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建晚新生代古猿进化史、生物地理和古生物学的重要信息。本文侧重介绍云南古猿的分类和命名,并对其系统关系和生物地理作初步分析。通过古猿化石形态模式及其变异程度的观察,初步认为:各个地点古猿化石分别代表了一个具有性二型的单一种。暂时认为禄丰石灰坝、开远小龙潭和元谋的古猿化石分别属于一个属内的两个种,其有效学名分别为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石灰坝标本)和L.keiyuanensis(小龙潭和元谋标本)。从系统学观点看,有证据显示禄丰古猿属既为代表猩猩和人亚科共同姐妹单元原始的人科,也是代表猩猩亚科的原始姊妹单元,我们更趋向于赞同后一选择,但承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对比研究来证实。迄今云南发现的古猿化石对研究人猿超科的进化历史提供独特的前景:晚中新世~上新世(8MaBP-2MaBP)时期,当人猿超科在欧亚大陆其它地区都已灭绝时,它们却连续地在云南出现。这表明中国南方或东南亚地区是人猿超科(包括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的一个重要的避难所。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古猿所造成的生态和地理隔离,可能是古猿在这一地区幸存的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推测上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稍后人类的到来,加速了大型古猿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的区域性灭绝。  相似文献   
974.
An incomplete specimen of Sinosauropteryx prima collect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the Dawangzhangzi area in Lingyuan, western Liaoning is depicted. It represents the first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material of this feathered compsognathid outside the Sihetun area in Beipiao. This specimen shows some diagnostic features of Sinosauropteryx prima, such as the very short forelimb in relation to hindlimb with the length ratio of humerus plus radius to femur plus tibia just around 30%, and the long and massive first manual ungual subequal in length to radius. The presence of Sinosauropteryx prima only at Sihetun and Dawangzhangzi supports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fossil-bearing beds in the Sihetun and Dawangzhangzi areas are equivalent to each other within the Yixia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75.
王成龙  刘雪松  张梅生 《地质通报》2019,38(7):1089-1094
报道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征为:以裸子类双气囊花粉和海金沙科孢子为主,含一定量裸子类无气囊花粉,未见被子类花粉,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对比。一些具有早白垩世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如Cicatricosisporites sp.,Cicatricosisporites undulates和Cicatricosisporites implexus的出现,表明鹰嘴砬子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孢粉化石资料,推测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在鹰嘴砬子组沉积时期古植被面貌以松科和杉科组成的松柏类针叶林为主,林下生长着真蕨类。古气候相当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976.
王婷  李雁龙  聂飞 《四川地质学报》2021,41(4):551-554,561
老挝西部沙耶武里巴菜地区位于墨江-黎府火山弧带上,与思茅-彭世洛中新生代盆地的相接,常被认为发育史密斯地层.经调查发现该区域系由以浅变质陆源细碎屑岩、硅泥质岩、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基质和以浅变质粗-细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等为主的构造岩块组成的混杂岩系.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古生物化石研究基础上,归纳和...  相似文献   
977.
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宏观矿物组成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现于河南省西峡盆地的恐龙蛋化石群产于白垩纪末期的典型红色粘土地层,因此该化石本身可能包含着当时地史时期全球或区域环境灾变记录。利用显微镜观察恐龙蛋的表观特征;利用XRD和XRF研究发现蛋内外粘土的成分极其相似,进而推断西峡恐龙蛋化石蛋腔内的物质源于蛋腔外部;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蛋壳表面存在裂纹现象,同时在蛋体内发现了针铁矿、铜锌氧化物、硫酸钡、氧化硅等颗粒,并对其形成和来源给出了适当的解释。并基于实验结果对K/E转折时期的环境灾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8.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979.
980.
现代盐湖生物学的研究和蒸发岩中生物化石的研究都表明,生物在包括芒硝矿床在内的蒸发岩矿床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地质学认为蒸发岩是纯化学沉积矿床的观点应予修正。蒸发岩生物成矿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展摸拟生物成矿实验,进行更深入的成矿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