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0篇 |
免费 | 507篇 |
国内免费 | 5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114篇 |
地质学 | 2041篇 |
海洋学 | 133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自然地理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51年 | 6篇 |
1950年 | 11篇 |
1949年 | 9篇 |
1948年 | 18篇 |
1947年 | 6篇 |
1946年 | 10篇 |
1945年 | 13篇 |
1944年 | 21篇 |
1943年 | 12篇 |
1942年 | 14篇 |
1941年 | 17篇 |
194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恐龙化石对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地层对比、地质年代、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恐龙化石发掘后面临着严重的风化问题,许多化石发掘后十几年甚至几年内就迅速遭受风化破坏。为深入研究探索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深层次风化原因和机理,该文采用TM(温度和应力)耦合分析方法,对山东诸城恐龙化石风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化石与围岩间膨胀的不协调性,探索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化石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风化造成的影响。结果揭示了温度作用下化石风化的初步原因和规律,可为化石保护提供参考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143.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4)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144.
Ⅰ. INTRODUCTION.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agalmatolites are Shoushanshih (壽山石), Changhuashih (昌化石), Chingtienshih (青田石) and Kwanglushih (廣綠石). They are named after the names of places, as the name Shoushanshih is from 相似文献
145.
藏北南羌塘孜狮桑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在藏北开展1∶25万帕度错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达杂迪扎错北面孜狮桑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产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图版Ⅰ)的地层,并新建立了孜狮桑组。孜狮桑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1]的南边,地层区划隶属于羌塘-保山地层区多玛地层分区。孜狮桑组地层层序如下图1)。上覆地层:新进纪康托组紫红色中层砂质砾岩不整合6.灰黑色薄层亮晶砂灰岩59.89m5.灰白色中层含硅质结核细晶白云质灰岩57.18m4.灰白色、灰黑色薄层含生物碎屑亮晶砂屑灰岩27.25m3.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产牙形刺Neospathodus hom eri,Prio-niodella ctenoides,H ibbardel… 相似文献
146.
《沉积学报》2000,18(4)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1996年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I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17个岩心中的一个,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2、微体化石、δ18O、AMS14C测年等分析,初步分析认为: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7个冷期(C1、C2、C3、C4-1、C4-2、C5、C6、C7),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含量、粒度变化、AMS14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4个沉积阶段,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2.玉木亚间冰期沉积。3.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9690aBP、12980aBP,26350aBP,27960aBP,37410aBP,41260aBP.。 相似文献
147.
下扬子区孤峰组放射虫化石带划分及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线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极其丰富,这些化石主要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其中以Pseudoalbaillellacalprata.P.longtanensi,P.cf.longicornis,HegleriaMammilla,Follicucull 相似文献
148.
Gyrolithes为螺旋形垂直居住潜穴,是具成对附肢的两侧对称甲壳类所建造,出现在近海泻湖和河口湾等边缘海和极浅海环境中,常与半咸水条件有关。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诸多钻井的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上部大量发育有此类潜穴,在局部层位可形成强烈的扰动构造。伴生的遗迹化石很少,只有极个别的Beaconites。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古生态学特征,这类潜穴形成在半咸水的泻湖环境中。这类潜穴外壁基本平直,在泥质沉积物中掘穴深度大而不变形,而且其充填物与围岩完全不同,这些特点表明Gyrolithes为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49.
科學的地質学输入到中國,已有五十餘年了。中文第一本礦物學的書是前清同治十一年(即西歷一八七二年)華蘅芳譯的金石識別;中文第一本講地質学的書是同治十二年也是華蘅芳所譯的地學淺識。金石識别的原本就是美國Dana氏的Text book of 相似文献
150.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及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牟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 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