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在深部“古河道”分布地区,桩基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大规模框架结构建筑,不可避免采用长短桩桩基方案。结合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实例,探讨此类工程勘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2.
付新建  刘克宇  李改梅 《地下水》2008,30(5):107-107
采用了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通过分析曲线,准确划分了拟勘探区古河道带与河间带及咸淡水界面,为下一步的钻探施工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经济,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就最近几年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残留沉积、沙漠化、古河道、长江古三角洲、海底台地等),以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124.
《地图》2008,(4):34-39
新市是一个错过了旅游开发的千年古镇,默默无声。面对自己长年居住的老宅子和杨柳满堤的古河道,居民们没有一点渴望被展览、被瞻望的焦急模样。因此新市和浙江其他“先富起来”的古镇姊妹们相比,不免露出些许的穷酸相。然而,表面的朴素并不能掩盖它殷实的家底和真实的出身。  相似文献   
125.
2012年洪水是内蒙古河段1989年以来历时最长、洪峰流量最大的洪水过程。为了解粗泥沙对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依据宽河谷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河道2012年洪水水沙特征,通过计算推移质输沙量和比较断面河底变化,探讨了粗泥沙对河底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洪水造成粗泥沙在上游段冲刷、下游段淤积;固定低水位下过流断面存在涨冲落淤的规律;洪水过后,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低水位面积分别扩大了19 m2和29 m2,头道拐减小约100 m2。由于粗泥沙排沙不平衡,底部河床的真正高程并没有降低,防洪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实例介绍了遥感图象在放射性水化学找矿中,解译与放射性水异常有联系的断裂构造及其影响带,以及应用遥感图象圈定与铀矿化有内在联系的地热异常区和热水活动带。根据遥感图象追踪古河道、古湖沼洼地、古冲-洪积扇(群),研究分析铀源条件。通过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水化学取样分析工作,结合其它资料,从而圈定出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7.
镇江以东长江河谷存在“长江断裂带”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江以东长江河谷构造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地貌、构造、建造、物理场、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方面,说明江苏省江阴、沙洲、靖江、南通一带长江河谷不存在“长江断裂带”,当然,更不存在长江“现代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128.
淞江古河道内地基土由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亚砂土夹轻亚粘土、粉细砂等组成,各工点组成的地基土类型、反映在地震烈度7°时极易产生液化。产生严重液化深度主要在埋深3~10米,埋深10米以下往往仅具轻微液化。故于古河道内拟建建筑物,应重视地基土的液化判别工作,以利于地基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9.
上海地区更新统承压含水层沉积机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内更新世古河道变迁,具有暖期向南摆动,冷期向北摆动的规律。一、三期古河道暖期向南摆,河床中沉积的砂层形成了含水层,其间所夹持的隔水层(粘土、亚粘土)是二期古河道冷期向北摆动时的边滩或心滩沉积,从而形成了含水层与隔水层。无论是冷期或暖期的古河道都形成各自的含水砂层及隔水牯土、亚粘土层。对暖期形成含水层,冷期形成隔水层的看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0.
霍清 《沉积学报》1988,6(1):109-117
本文据钻孔和地面地质剖面砂岩粒度分析资料解剖其沉积环境。根据粒度参数,沉积物厚度变化,物质来源,同时也考虑到岩石组合、成分、结构、沉积构造、指相矿物及古生物等因素。从而确立其古地理沉积模式。选定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古河道,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前缘,滨海砂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