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9篇
  免费   1486篇
  国内免费   1715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24篇
地质学   5958篇
海洋学   108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46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智佩  彭礼贵 《岩石学报》2000,16(2):183-190
应用古火山地质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白银厂中酸性火山穹隆内的凝灰岩、昌屑凝灰岩、中酸性枕状、绳状熔岩和具有特殊构造的补丁岩等火山碎屑碉进行了较快速度沉降并堆积成岩,产于火山喷口附近。海底成矿热液蚀变作用使其SiO2、FeO、MgO、CO2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凝灰质千枚岩则是细火山灰在海吕中经缓慢的沉降后形成于远离火山口的火山斜坡上的火山-沉积变质岩。根据“0补丁”的成分可将补丁岩分为两种类型:绿泥石质  相似文献   
992.
末次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研究是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三大重点之一,通过孢粉分析和热释光断代建立了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植被的演化序列,研究了该地区古植被与古环境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北京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经过了6个阶段,从古到今依次对应深海沉积MIS5e,5d,5c,5b,5a及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的过渡期.末次间冰期森林分布于北京西山,暖期发育以鹅耳枥属、榆属、栎属、松属、桦属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冷期则主要发育以松科、桦科、蔷薇科、毛茛科、蒿属、菊科为主的森林草甸草原或森林草原,末次间冰期气候由早期的暖湿经过波动变化向温干、凉干演化.5e是末次间冰期的大暖期,其暖湿程度好于5c,5c又好于5a,而5d的气候环境优于5b.在MIS5e阶段北京西山植被的演潜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揭示气候存在千年时间尺度的不稳定性,5e1为水热组合最佳时期.由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过渡的降温时期,存在一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热释光年龄为78.5~72.5 kaBP.对比研究表明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气候环境与深海沉积、极地冰心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变化幅度小于极地地区,与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环境演化具有更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南部陆坡晚第四纪沉积物稀土元素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对南海南部86GC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自大约31kaBP以来,该海域的沉积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质来源,物源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可能是影响沉积物中REE指标纵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各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末次冰期南海南部海域的沉积物源区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冰后期则相对减弱,这就意味着南海南部及周边地区末次冰期期间依然盛行热带气候,冰后期的气候环境则可能较为多变。另外,在柱状样深度分别为17cm和100cm处均记录了指标的突变,前者可能是8k事件在南海南部的记录,后者代表的事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天津蓟县常州沟组(约1800Ma)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城系位于中国晚前寒武纪底部,下限约为18亿年,上限约为14亿年.该系以碎屑岩为主,夹不同数量的碳酸岩和火山岩,厚度可达4 000~5 000m,在全国都有分布.自上而下,长城系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在各组中均含有微古植物,以串岭沟组页岩中最为丰富.但在天津蓟县常州沟组发现较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确是首次.膜壳轮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个体直径10~20μm者占优势;表面纹饰以光面的Leiominuscula粗面的Trachysphaeridum等属的分子为主体并有少量纹饰较复杂的分子;具大量藻类碎片.以上组合特征充分显示出长城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995.
地质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着特大城市继续发展的前景。近些年,莫斯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在该地区地质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市区的现代地球力学、存在的古侵蚀切割和发育的危险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996.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湘南沉积了巨厚的砂页岩复理石建造。在湘中、湘西北区沉积厚度逐渐变薄。生物群在湘南,湘中为纯笔石相,湘西北为以笔石为主有三叶虫和腕足类等构成的混合相。五峰晚期湖南境内大部分抬升为陆,仅在东安县苏水冲和桃源县九溪等地形成滞流海盆。  相似文献   
997.
王岩  李丽琴  张筱青 《地质论评》2016,62(2):375-380
惰质组是煤中一种常见的显微组分。它不仅能用来鉴别成煤前植物的木炭化程度,而且还是泥炭沼泽古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洲学者利用惰质组成功推算了地史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的古火灾温度及类型,并重建了古植被类型及泥炭沼泽古生态环境变化。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煤中惰质组含量及其反射率进行古环境恢复的工作对于植物种类繁多、沉积岩层中夹杂的煤层或煤炭、尤其对于古气候环境波动较大的地质转折时期最为理想。因此,利用惰质组的部分参数对我国含煤沉积盆地的古生态恢复以及成煤环境的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天津蓟县洪水庄组微古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天津蓟县洪水庄组页岩中发现微古植物共计33属61种,其中新种2个。利用页岩磨片法获得了新的古生物信息。其微古植组合特征可分为五大类型:球形类约点47.7%、线形类约占19.5%、多面体类约占16.7%、异形类约占10.9%、船形类约占5.1。该微古植物群组合面貌反映了前寒武纪微生物的分化程度和进化水平,提供了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选取廊固凹陷为例,利用平面恢复方法,研究伸展盆地断块平面运动特征。根据大兴断层的分段性,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块:西南区,中区以及东北区,又根据研究区的断块旋转特征,将中区分为中北区以及中南区。每个区块的断块运动差异性很大。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的断块进行构造平面恢复,发现其平面运动具有以下特征:西南区,断块主要以顺时针旋转,位移方向为东南—西北; 中区,中南区断块主要以顺时针旋转,中北区主要以逆时针旋转,位移方向为西北—东南,中间位移量最大,向东北及西南端位移量逐渐减小; 东北区,除沙二段外,断块主要受桐柏镇断裂影响以逆时针旋转,位移方向为近似南—北。其中东北区和西南区的位移方向相似,且与中区的位移方向相反,猜测与主控断层大兴断层的分段性有关。中区的中南部断块主要以顺时针旋转,而中北部断块主要以逆时针旋转,由于中区主应力集中在凹陷中间,向两端应力逐渐减小,导致应力作用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碳酸盐岩地下古溶洞及其内部充填结构一直以来是地质建模的难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提出了溶洞复合体、单一溶洞及溶洞内部充填结构3个层次逐级约束建模的思路,探索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溶洞内部充填结构建模方法。其中溶洞复合体属于较大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基本可识别,井震联合反演约束下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溶洞复合体模型;单一溶洞是溶洞复合体的重要组成单元,属于中等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难以直接识别,基于大量露头实测数据,在溶洞复合体约束下采用基于目标的方法建立单一溶洞分布模型;溶洞内部充填结构属于小尺度地质体单元,地震分辨率很难识别,在单一溶洞约束下,尝试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溶洞内部充填结构模型。以上层级约束建模思路有助于提升地下古溶洞及其内部储集体地质建模的准确度,在塔河油田某缝洞单元测试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同时讨论了存在问题及攻关方向。该研究对于精细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