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4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163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63篇
地质学   5748篇
海洋学   69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44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记甘肃华池的一件空棘鱼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甘肃华池晚三叠世的空棘鱼类化石,并讨论了陕甘宁盆地中生代早,中期一些含鱼沉积的海相成因及可能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古文化层埋深确定汾渭盆地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49处仰绍至东周古化遗址深数据 距今7000-2500年汾渭盆地内部的沉积人部的凸起地区沉一般小于凹陷地区,如渭河凹平均沉积速率为0.46mm/a临当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6mm/a,而潼凸起和襄汾凸起的沉积速率为0.20mm/a左右,分析各时代的沉积速率还发现,在仰绍之前渭河盆地内凹陷的沉积速率明显小于 仰绍之后,宝鸡凸起还由东周之前的相对下降变为相对上升,沉速度相对较大的地质单元往往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部的早白垩世中晚期恰布林组(K1^2-3)由一套含有大量基性-超基性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砾石的杂色砂砾岩组成,其物源区主要为当时北缘一套现今未知的蛇绿质混杂岩,这套蛇绿岩极可能是晚株罗世至早白垩世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的产物,可称为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可能已剥蚀殆尽或其残余体尚未发现。现今被人们所熟知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则为晚白垩世特提斯洋壳后期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陈学时  耿忠霞 《地质学报》1999,73(4):350-359
广西宁明县亭亮下二叠统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分布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剂作用,同时在空间上还与礁顶部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密切相关,论文深入探讨了礁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埋藏一构造发展史,有机质演化史及成岩孔隙演化史三者的配置关系和成藏机理,另据地震和电法资料  相似文献   
995.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文均  郑荣才 《地质学报》1999,73(2):109-119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  相似文献   
996.
湖北郧西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芬 《地质论评》1999,45(3):291-294
在湖北郧西县发现寒武纪微古植物共12属28种,它们以刺球藻类大量出现为主要特征,刺球藻约占微古植物组合的60%,球藻类约占35%,其他类型的我占5%。上述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在我国云南昆明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的寒武系中可见到,这一组合特征充分显示出寒武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试经奥陶纪豹皮灰岩的古岩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龙  杨为民 《地质论评》1999,45(5):463-469
本文通过对安微北部两个奥陶系面豹皮灰岩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 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共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并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另外,在镇江下蜀黄土磁化率测量中还发现,地下水的浸泡对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纪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系采集古地磁样品01个,经测试得出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24.75°,古地磁倾角为48.14°,古纬度为29.16°N,为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末期边南移、边顺时针旋转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构造古地理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东昆仑造山带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出东昆北带、东昆中混杂岩带、东昆南带、阿尼玛卿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带5个大地构造地层带.根据对各地层带物质建造序列和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古地磁分析认为,东昆北、东昆南、阿尼玛卿3个构造单元,在海西—印支期均处于北纬14°~20°之间.迄今为止,三者由南而北已漂移了约1500~2000km.3个构造单元在不同时期的古纬度及古纬度差反映了多岛洋盆扩张和闭合的多旋回性.从东昆中到巴颜喀拉带,其洋盆的开裂、收缩、关闭和前陆盆地的演化更替,无论在时间上和地理位置上均呈现规律性的从北向南依次迁移的特点,即在时间和平面上构成定向性构造迁移和多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