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1篇 |
免费 | 1365篇 |
国内免费 | 17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794篇 |
地质学 | 5964篇 |
海洋学 | 744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261篇 |
自然地理 |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290篇 |
2021年 | 285篇 |
2020年 | 256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302篇 |
2011年 | 299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77篇 |
1999年 | 249篇 |
1998年 | 243篇 |
1997年 | 273篇 |
1996年 | 258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43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51年 | 3篇 |
1946年 | 3篇 |
1942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据沉积特征、含矿率等单因素图件,分析了两淮地区太原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太原期为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岩复合沉积的陆表海景观。山西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不同时期该区南、中、北三带出现了前缘进积、湾决口进积、枝网状分流和弯曲状分流三角洲平原等不同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142.
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经验, 基于遗迹组构、微古生物、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分析, 认为中部滩海东部发育开阔的古湖泊, 其证据为: 发育见于国内外浅湖环境的典型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 发现丰富的见于正常浅湖环境的浮游绿藻化石; 发现较多的仅分布在古代和现代湖泊中的介形类——Candona、Cypris; 干酪根类型、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也证明了古湖泊的存在.馆陶组中、晚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为湖泊逐渐扩张达到鼎盛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3.
144.
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岩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累南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包括风化壳岩溶、构造岩溶和埋藏岩溶三种类型,可划分为四套。风化壳岩溶是轮南地区古岩溶的主体,也是本区主要含油气储集体。古岩溶表现为地震低速带,各类岩溶和岩溶带在约束反演地震剖面上都有明显识别标志。轮南古岩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岩溶体系的主体风化壳岩溶是在海进过程中形成的;(2)岩溶期后经过了挤压碎裂变形改造,形成地垒、断块林立的景观格局。它既不同于海退过程中形成的风化壳岩溶, 相似文献
145.
在对太原掀斜构造形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节理统计,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演化历程.结果表明:太原掀斜构造由东山背斜、西山向斜和太原断陷组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及新生代晚期三个阶段.主体构造,即东山背斜、西山向斜以及相伴生的南北向褶曲等都是在中生代晚期北东—南西向右旋力偶作用下形成.区内等距分布的北东东向至东西向的正断层组等次级构造及太原断陷的雏形形成于古近纪北东—南西向左旋力偶.在新生代晚期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作用下,太原断陷进一步拉张下陷,形成现今构造格局.不同时期应力场和板块构造动力系统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继承的特点,其形成演化与区域大陆动力学条件转化和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6.
147.
近年来川西北、川中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勘探获得一系列突破,揭示了栖霞组广阔的勘探潜力。基于近几年的钻井、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盆地栖霞组沉积储层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①栖霞组沉积受到川中古隆起残余地貌控制,其中古隆起大部分地区发育浅缓坡,古隆起东缘呈"S"形,向东南方向逐渐演化为中—深缓坡,古隆起西缘地貌最高,是台缘带发育的基础。②川西地区栖霞中晚期发育右倾的"L"形弱镶边台缘带,向东北延伸至广元地区,向西南延伸至峨眉山地区;台缘带向西突变为广海,向东则渐变为碳酸盐缓坡。③晶粒白云岩是栖霞组最主要的储集岩,是在准同生期富镁流体渗透回流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经历埋藏环境调整改造后定型。④优质白云岩储层受沉积相带、层序界面、微古地貌等因素控制,其中厚层晶粒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广元—江油以及雅安—峨眉山一带,中—薄层晶粒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中南充—磨溪—高石梯一带。 相似文献
148.
疏勒河下游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安西古沼泽沉积物沉积特征分析,粒度特征分析,孢粉分析并结合年代学资料,研究了安西古沼泽全新世古沼泽进退演化过程、疏勒河中下游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及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气候总体趋于暖湿,但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交替。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4个粒度旋回:①366328 cm,328294 cm;②294240 cm,240206 cm;③206196 cm,196148 cm;④14854 cm,540 cm,可能代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以来4个气候冷干—暖湿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149.
LU Junchang GAO Chunling MENG Qingjin LIU Jinyuan JI Qia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6,80(5):643-646
1 Introduction Eosipterus yangi is the first pterosaur found from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Ji and Ji, 1997). Since then, more and more pterosaurs have been reported (Ji and Ji, 1998; Wang and Lü, 2001; Wang et al., 2002, 2005; Wang and Zhou, 2003, 2004; Lü, 2003; Ji et al., 2004; Lü and Ji, 2005a, b; Dong and Lü, 2005; Lü and Yuan, 2005; Lü and Zhang, 2005; Lü et al., 2006). Because Eosipterus yangi lacks skull, it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its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terodact… 相似文献
150.
热水沉积岩相形成于裂谷盆地、洋中脊(有限洋盆)、弧—盆系统、陆缘盆地、陆内湖相盆地等不同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内。按照成岩成矿方式—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动力学分类原则,热水沉积岩相类型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岩相、热水准同生交代岩相、热水同生蚀变岩相、热水爆炸—液压致裂角砾岩相、热卤水准同生渗滤交代岩相与热流柱构造有关的热流体隐爆—液压致裂角砾岩相,包括不同成岩方式形成的17种构造岩相学类型,它们是建立构造岩相学独立填图单元的基础。热水流体系统的根部相→喷口相→中心相→过渡相→远端相,具有显著的构造岩相学分带和相体分布规律,但在现今陆内造山带中,它们多经历了碎裂岩相、糜棱岩相和热流体改造—叠加—再造成岩相,需进行构造岩相学变形史研究和构造岩相学变形筛分,才能有效恢复它们形成时的构造古地理,促进提升对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探测与资源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