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0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2936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934篇
地球物理   1506篇
地质学   7302篇
海洋学   221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57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54年   5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中国北方四剖面CaCO3含量变化及其反映的古降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北方自西向东的4个剖面,各地层CaCO3的含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规律。科尔沁剖面和延长剖面、西宁盘子山剖面CaCO3含量曲线表现出的特征为:在每一个古土壤单元的下部一定深度内CaCO3曲线都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新疆塔勒德剖面的各古土壤的CaCO3含量表现为表层比中、下部要高。利用CaCO3淀积深度恢复出来的部分区域的古降水量显示,末次间冰期期间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为352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500-550mm;末次冰期的间冰阶阶段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致为320~360mm;延长剖面古降水量大约为443mm;全新世以来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06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20-380mm。这些数据可为半定量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2.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53.
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方志、文史资料,着重考证了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研究发现,古胶州港的位置自唐代至清末近1300年间,沿胶州湾西、北岸大致经历了7次变更,特别自明代开始,港口位置变迁尤为频繁,作者初步分析认为这与历史时期胶州湾内西、北岸的不断淤涨和胶莱南河、大沽河口的冲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4.
现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和δ~(13)C值J。C。Scott等在过去的34年里,许多科技工作者利用古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值作为古海水δ18O值或温度的长期变化的指示物。最近,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值被用来计算古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以了解古...  相似文献   
255.
热带太平洋平均环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荣华 《海洋学报》1995,17(6):28-38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区域为南北纬30°,经纬圈方向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和2°,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14层),在观测到的海表面风应力和热量及淡水通量驱动下,对热带太平洋平均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海面起伏中赤道槽、赤道脊、北赤道逆流槽及中小尺度涡旋(如棉兰老涡)系统等分布;与这些槽脊分布相对应的北赤道流,南赤道流和北赤道逆流等热带流系;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海表温度分布;次表层温跃层结构和赤道潜流等.文中特别讨论了海面起伏与模式其他变量场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56.
造礁珊瑚骨骼中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文中概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人员研究南海珊瑚礁和珊瑚礁、发展高精度珊瑚年代学,建立后报海面温度(SST)计,重建SST序列、由珊瑚礁推算古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57.
印度洋南部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古海洋学L.Diester-Haass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历史包含了一些从了解无冰期至南极主冰盖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重要因素。深海钻探(ODP)113、119、120航次的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在渐新世初期或者是在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258.
太平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东部1955—2004年233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风场、比湿、地面气压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太平洋SSTA同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系比较显著;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若前冬该海域海温发生异常,从冬到夏大气环流先后通过PNA(反PNA)和WP(反WP)遥相关型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进而使得华北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前冬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我国东北南部及江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若前冬该海域海温发生异常,从冬到夏105°~135°E的平均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使得夏季东北南部与江南地区垂直运动发生异常,进而使得东北南部和江南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259.
湖相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本文主要指Mg和Sr)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定性或定量地反映湖水信息。自20世纪80年开始应用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古环境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影响因素:(1)其宿生水体中M/Ca比值(M主要指Mg和Sr)的影响因素:季节变化、微环境差异和湖泊演化过程,这类因素通过对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来影响介形虫壳体中的M/Ca比值,进而造成古环境重建结果的误差增大或可靠性降低;(2)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温度、碱度等,这类因素能够直接影响介形类壳体分泌、钙化的生命-化学过程的因素,是定量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现代介形类生活习性和微量元素组成变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消除或减小以上影响因素对古环境重建的影响,提高介形类壳体化石中微量元素组成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0.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碰撞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苏鲁造山带向海域延伸部分,一直缺乏相关地球物理资料来约束碰撞造山带的深部特征。本文总结了华北-扬子板块碰撞的经典模型,根据南黄海海域最新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造山带南缘南黄海盆地中,扬子板块上、下地壳发生拆离,形成类似鳄鱼嘴式形态,华北板块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之中。在区域重磁异常图中,千里岩隆起带与苏鲁造山带具有相似的重磁异常分布,认为千里岩隆起带为华北-扬子碰撞造山带在海域上的延伸;在南黄海盆地北缘二维地震剖面中,千里岩隆起与南黄海盆地具有完全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南黄海盆地发育完整地层层序,而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变形强烈。在南黄海盆地自西向东三条南北向地震剖面中,南黄海盆地与千里岩隆起带边界反射均具有南倾特征,表明扬子板块物质置于造山带之上;南黄海盆地北部烟台坳陷发育中侏罗统,约束华北-扬子碰撞所导致的挤压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在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特征整体上具有背形形态,具有向北逆冲挤压特征,千里岩隆起内反射断续自南黄海盆地基底之下延伸至造山带近地表位置,形态类似于变质核杂岩从深部拆离到地表;千里岩隆起深部,在10 s深度附近可识别一系列近水平反射,具有莫霍面反射特征,莫霍面反射延伸至南黄海盆地北缘消失,推测千里岩隆起之下为华北板块地壳,而华北-扬子板块碰撞过程导致南黄海盆地之下莫霍面反射缺失。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南黄海海域内扬子板块的鳄鱼嘴式地壳形态,以及华北板块地壳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地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