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9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1607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359篇
地质学   4162篇
海洋学   1677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75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运用GC—MS的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鲈鱼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μg/dm^3质量浓度芘溶液中7d,水体中芘及其鲈鱼胆汁中芘和1-羟基芘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鲈鱼对水体中的芘具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2)随着芘暴露浓度的增大,鲈鱼对芘的代谢去除作用增强。(3)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胆汁的1-羟基芘浓度递增。(4)鲈鱼胆汁具有较高的芘浓度,对海水中的芘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5)鲈鱼胆汁的1-羟基芘及芘的浓度与水体芘浓度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指示水体的芘污染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指示水体芘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2.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论及生物监测技术研究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研究状况·特别是国内已进行的工作作了简要叙述,对国内生物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并对生物监测技木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5.
张启东 《海洋科学》1993,17(6):57-60
报道了黄骅沿海赤潮发生的过程和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及造成的危害,并对赤潮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6.
日本“太古代公园”计划 ( The ArchaeanPark Project)是一个与洋中脊有关的研究项目 ,其全称是“太古代公园 :热液通道下的生物群与地学环境的相互关系”( Archaean Park:interaction between Sub-Vent Biosphere andGeo-environment) .该计划由日本科技厅设基金支持 ,共有 1 5个研究机构参加 ,计划 5年完成 ( 2 0 0 0— 2 0 0 4年 )。大洋中脊热液区下面那种高温而缺氧的环境与太古代生命起源时的情况相似 ,这项计划就是通过钻探和监测来探索发生在海底热液系统内的底部生物圈和地壳流体运动 ,因此而命名。本文主要介绍该计划 2 0 0 0…  相似文献   
77.
海洋中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MS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耗主要发生在海洋真光层。生物的生产与消耗被认为是海洋中DMS的主要来源和去除途径。海洋中DMS的生物生产和消耗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速率基本保持平衡。目前,有关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的测定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加抑制剂2种,后者颇受青睐,不过有关抑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79.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性总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0.
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永源 《台湾海峡》2005,24(2):183-188
泉州湾受晋江河口径流影响很大,导致湿地生物的水平分布与盐度的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分为湾外和外湾种、内湾低盐种、感潮河段咸淡水种.长腕和尚蟹、扁平蛛网海胆和文昌鱼仅分布在外湾或湾外的砂质海底.3种红树植物、互花米草、招潮蟹、弹涂鱼是内湾泥滩的优势种.咸水草是感潮河段咸淡水指标种.河蚬虽是淡水种,也分布在低盐河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