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9年   4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近海多功能混凝土平台选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伟  宋玉普  张燕坤 《海洋学报》1999,21(3):126-133
提出了一种适合近海边际油田开发的多功能混凝土平台型式,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各约束对平台造价的影响,确定了平台的应用范围.优化分析中采用了约束单调性分析、初始点自动给定等方法,加快了优化的迭代收敛速度,并对初稳性高度GM值采用了模糊优化方法,考虑了影响GM值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52.
离岸堤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尼日利亚拉各斯维多利亚海滩侵蚀防护项目的分段式离岸堤方案设计为背景,探讨有关离岸堤的平面布置和结构选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3.
陈薪凯  刘景彦  陈程  马骁 《沉积学报》2020,38(1):205-217
单砂体的识别始终是曲流河储层描述中重点与难点。构型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单砂体描述的方法与内容,然而主要构型要素内部多样的测井相类型与组合特征严重干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Bridge的基础理论简化到油藏描述范畴,简述同一点坝(以及与之相伴生的河道)不同位置下的流体特征与沉积序列,并探讨如何利用测井相组合来识别砂体叠置的6种类型,并应用于油田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小层范围内主力砂体内部测井相类型的复杂多变反应了沉积过程中复杂的水动力特征,由于环绕单一点坝砂体的最大流速靠近坝头一侧而远离坝尾一侧,使得坝头以箱型韵律为主,坝尾以钟形韵律为主,并以此作为油藏描述中刻画点坝展布的理论基础;2)在研究砂体叠置类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剖面上测井曲线的变化情况来识别砂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拼接方式,从而建立更为精确的砂体叠置样式类型;3)该理论与露头调研的吻合度较高,在储层应用过程中,在曲流段保存相对完整的层段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4.
刘华  牛富俊  牛永红  许健 《岩土力学》2015,36(11):3135-3142
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是我国在中-深季节冻土地区设计、建造和运营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其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线路的苛刻要求引发的工程需求对寒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通过在不同冻深区选择典型性路基断面,以用来监测路基的稳定性和冻结特征。并通过对运营后第1个冻融期内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路基的结构型式对寒区高铁路基的冻结特征有着显著的差别性影响和制约作用。结果表明:对比路堑段的中部及其临近路堑进出口处的路堤段,路堤段存续有较长时间和较厚的冻结夹层,其堑-堤地温差值也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发现在4月份的路基中存在有一定厚度的高温冻结夹层。而同一区域内,路堑的最大冻结深度要较路堤的冻结深度浅20~50 cm,但相反的是,路堑的最大变形却较路堤的要大2~5 mm,这种差值越向北越明显。同时在春融期内,路堑段的冻深变化速率在0上下剧烈波动,此时变形产生了突变式上升,而路堤段的冻深变化速率却在负值区内变化,变形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55.
刘军  李波 《岩土力学》2015,36(Z1):531-536
防渗墙上接土工膜是围堰常用的防渗体系,两者变形是否协调是决定防渗成败的关键。以某围堰工程为例,通过围堰防渗体系中复合土工膜的受力分析和复合土工膜与砂砾料界面的直剪摩擦试验,研究了土工膜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保证土工膜不被拉断应满足的条件。另外,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监测复合土工膜在堰体与防渗墙变形过程中的应变,揭示了复合土工膜的受力性状和联接部位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上覆荷载作用下复合土工膜与堰体之间的摩阻力超过其所承受的拉伸力,导致预留伸缩节不能发挥作用;复合土工膜下部风化砂的固结变形使之与刚性防渗墙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以及防渗墙与上游堰体的水平脱离,两种变形不协调均可导致与防渗墙联接部位的土工膜因受拉而破坏,在该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土工膜与防渗墙的联接型式和铺设方法。试验成果为指导围堰防渗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在执行海洋地质保障工程"1∶500万中国海陆系列图-地质图"编图项目的过程中,研究并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海域地质内容编图方法,其中关键的技术是如何用叠置方法和透视方法表示海区被掩盖的地质体。叠置法无疑是按正常沉积序列表示地层的叠置关系;透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将叠置在新近系之下的地质体透视到图面上。此方法可归纳为块、线、面三层透视,即被掩盖的中生界、浅层侵入岩或前古生代地壳以"块"的形式透视,其上叠置的古近系则以"线"的形式透视,线叠置在块之上,最上层的新近系以"面"表示。当然,有透视内容的区域此新近系"面"视为透明。对照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编制海域地质图的一些做法及其优缺点,此编制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有望今后在国内外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部门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7.
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伊海生 《古地理学报》2011,13(4):456-466
在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层序的研究中,通过旋回计数和厚度测量,采用费希尔图解法解析高频米级旋回或副层序的叠置形式和空间结构,进而标定三级沉积层序的界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而在地下油气勘探区受到极大的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可以根据测井资料求取任一地层段沉积旋回的个数和厚度。根据数值模拟,详细讨论了海平面变化周期和幅度与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提出高频沉积旋回的分布模式和叠加样式可以指示低频海平面变化的轨迹,这为划分三级沉积层序、标定层序界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说明了应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步骤,以及根据旋回厚度累积偏差曲线标定层序界面的位置、识别旋回谱系标志。  相似文献   
58.
社区是城市细胞和基层单位,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构建城市安全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熵权-灰靶模型和GIS叠置分析技术进行社区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首先从灾害风险评估能力、救援与保障能力等6个方面构建起包含30个二级指标的社区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序列的影响空间和标准模式的构建、灰靶变换和靶心度分级,进行社区减灾能力分级评价。以苏州新区作为案例分析研究区,借助于ArcMap10.2软件得到该区域的社区减灾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图。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社区减灾能力总体上呈现东区较好,西区较弱,区域内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不平衡特征。研究区各街道和社区的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和灾害管理能力较好,工程防御能力总体分布不均衡,经济基础支撑能力、救援与保障能力、公众认知能力较差,说明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不足,今后应从单纯依赖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转变为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59.
一、数据库应用中常用空间分析方法 1.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包括属性量算和分析、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以及空间格局分析。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采自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的Acrograptus标本的研究,本文对该属作了如下厘定:笔石体两枝近水平至下斜伸展,胎管长且纤细;th11从亚胎管始部生出,th12为双芽胞管,始端发育型式为等称笔石型(isograptid);th11和th12在不同水平位置弯离胎管,导致始端部分不对称;th12与th21的原胞管部分极为纤细,构成两个细弱的横管.经厘定后,Acrograptus归入均分笔石科、弯笔石亚科,共包含6个种:A.affinis(Nicholson),A.filiformis(Tullberg),A.gracilis(Trnquist),A.nicholsoni(Lapworth),A.pusillus(Tullberg)以及A.saukros(Ni).这6个种在华南广泛分布,其中在上扬子区和江南区中东部较为集中.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华南,最早的Acrograptus于弗洛初期出现在水体较深的斜坡相区.弗洛期Pendeograptus fruticosus带初,该属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扩散事件,属内各种由斜坡向较浅水的台地迁移.这一扩散事件可能直接受控于弗洛中期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