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1196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48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者1982年对内蒙古潮格旗以北伊很查汗庙-勃尔和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做了大量的室内工作。通过对23个变质白云母的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3对黑云母-石榴子石矿物对的元素分配系数及4个闪石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该变质变质压力大约1.5-4kbar,变质温度约470-550℃,应属于低压高温变质带。该带中的闪石矿物应为钙闪石类。没有发现蓝闪石片岩带。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對七九○二铀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該矿床属花岗岩类断裂構造古淋积型铀矿床。在分析动力变质作用与岩源铀活化迁移的关系以及古氧化作用与后生淋积成矿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花岗岩断裂构造带特有的成矿特征及古淋积成矿演变史,从而同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相区別。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滇西石鼓变质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绍礼 《岩石学报》1989,5(1):78-83
石鼓变质带延伸约100多公里,可划分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及夕线石带。红柱石-蓝晶石稳定共生,属低—中压变质相系的区域变质带。主要变质时期为海西晚期(K-Ar年龄为258Ma)。  相似文献   
998.
板峪口组大理岩中的变质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五台山区板峪口组大理岩的总体矿物组合为透闪石、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微斜长石和石英,岩石变质时受缓冲作用控制。口泉主沟内绿帘石脉体中流体的X_(CO_2)为0.08,而围岩白云岩中X_(CO_2)大于0.4,同一地点脉体和围岩中变质溶液具有不同的X_(CO_2)说明溶液成分受缓冲作用控制。绿帘石脉体内溶液成分保持X_(CO_2)=0.8不变则说明溶液成分受渗滤作用控制。围岩内矿物组合为金云母、透闪石、方解石和白云石也说明溶液成分受渗滤作用控制。总的说来,本地区的变质溶液成分是缓冲作用加渗滤作用的综合结果。 本区变质时所通过的流体数量一般不超过岩石体积的1/4。当岩石内有单矿物脉体时,脉体内所通过的流体数量较高。绿帘石脉内所通过的流体大致相当于岩石体积(99%)。  相似文献   
999.
本区属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古生代陆间地槽,经历了由活动—稳定—活化解体—再稳定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两大变质旋回。在前震旦纪变质旋回中,先后发生了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晚元古期变质作用,它们的热流值表现为由高到低的旋回性变化。在古生代变质旋回中,加里东期和华里西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点,变质带则是具有由北部和南部边缘向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松树沟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体的接触变质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月华 《地球化学》1984,(3):206-216
The Songshugou Alpine-type ultramafie mass is intruded into the surroundiug plagioclase-amphibole schist where high-temperature aureoles are found well exposed but not distroyed. From the outer part inwards, four aureoles are recognized: the oligaclase-hornblende zone, the andesine-hornblende zone, the garnet zone and the pyroxcne zone. Toward the mass, systematic variations are noticed in the rocks from one zone to another, i.e., the rocks vary from fine-grained, fibrous, crystalloblastic texture to medium coarse-grained, granular, crystalloblastic texture and from schistose structure to massive structure; hornblende varies from blue green to brown; plagiclases vary in composition from An12-17, to An37, even to An80 near the contact; garnet and pyroxene beeome more and more abuudant; sphcne is replaced progressively by titanomagnetite;and Na(K), A1 and Ti in the hornblende tend to increase near the contac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ypical rocks in the four contact metamorphic zones are generally similar in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But different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mineral 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