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4801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2.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煤储层孔隙一裂隙系统形成发育过程的控制上。并以沁水盆地为例,探讨了高阶煤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对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3.
鲁东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年代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陆松年 《地学前缘》1998,5(4):275-283
在郯庐断裂以东的鲁东地区前寒武系主要出露在以栖霞为核部的胶北地区和沿黄海西岸的胶南地区。胶北的前寒武纪岩层包括太古宙胶东岩群和大面积分布的TTG岩系、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和新元古代蓬莱群,而胶南则有太古宙大山沟岩组和与荆山群相似的胶南岩群。在近山东边界的苏北赣榆县出露的石桥群可能属于晚震旦世地层。文章集中讨论由深部地质作用形成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通过鲁东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地质学、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研究,揭示鲁东地区胶北和胶南两个地质体前寒武纪热构造事件的时序和特点,并对胶南的大地构造属性提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脉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近平行的断裂带和夹持其间的变形岩片组成,洛南-栾川断裂带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带为其中的两条主要断裂带。这两条断裂带虽遭受多期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但主造山期的构造特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并以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了典型的糜棱岩和同构造期石英脉。本文从宏观、微观、超微观变形特征及年龄等方面对这些变质流体脉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构造活动特征、年代及其在秦岭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南缘强变形带中的作用。石英脉中石英颗粒动态重结晶特征总体显示远离剪切带只有少量的膨凸式,靠近断裂带为亚颗粒式,形成核-幔结构,位错特征显示远离剪切带位错密度较小,靠近断裂带较大,位错形态显示瓦乔断裂带以挤压为主,洛南-栾川断裂带以剪切为主。两条断裂带石英脉的变形特征说明它们的糜棱岩化过程均为塑性变形中的晶质塑性变形,形成过程均为挤压在先,剪切在后。所测糜棱岩中石英脉的ESR年龄分别为372.9±30.0 Ma、275.0±20.0 Ma和218.0±20.0 Ma,真实地记录了晚加里东至中-晚海西期北秦岭的构造活动及所受影响。其中372.9±30.0 Ma是宽坪岩块向华北板块下的斜向俯冲汇聚和走滑的年代, 275.0±20.0 Ma是瓦乔断裂带的形成年龄。218.0±20.0 Ma的年龄则反映了华南、华北两大板块印支晚期全面闭合作用在秦岭造山带内部的影响。从以上3个年龄可以看出:北秦岭各构造带自北向南演化,时代上自北向南变新。  相似文献   
85.
李先棋  涂向衡  杜彦强  李琼仙 《云南地质》2011,30(2):130-133,140
从干树金矿赋存于怒江构造带高黎贡山岩群变质岩系中,有两个明显的次级矿化带,具多期次成矿作用特点:前期可能为沉积变质赋矿,后期为剪切(构造热液)成矿。晚期在浅部风化淋滤富集。剪切作用形成的金矿是主体。  相似文献   
86.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的证据也表明约500Ma构造岩浆事件的存在。跨越整个中国东北不同地块的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形成了超过1 300km北西向展布的晚泛非期"中国东北孔兹岩带",以顺时针p/T轨迹的孔兹岩带与同期岩浆杂岩共同构成了一巨型的约500Ma前后的造山带,笔者这里命名为"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这证明了中国东北各地块在500Ma之前已经拼合,并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具有构造亲缘性,曾是晚泛非期(500 Ma)西伯利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的组成部分。450Ma之后,已经拼合的中国东北地块群从西伯利亚裂解,向南朝现今的中国东北漂移;230Ma前后,东北地块群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与华北板块碰撞;210~180 Ma,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与西部松辽地块最终拼贴,沿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形成一弧形高压带(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黑龙江蓝片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长春—延吉带),这里简称"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并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87.
点苍山变质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漾濞县小乙峡村苍山变质岩中获得2408Ma,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证实点苍山变质带存在古元古代早期的基底岩石,并有可能存在晚太古代的表壳岩。  相似文献   
88.
小秦岭变质岩系层序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积贤 《河南地质》1995,13(1):20-28
第二轮1:5万区调采用岩石-构造-地质事件法填图,重新研究了小秦岭地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第泊层序(时序)关系,指出该岩系应予解体,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这套岩系两分(上基底、下基底)其间为异岩不整合界面,下基底以变质侵入岩为主体,按时序从早到晚为基性喷发表壳岩,杨砦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属晚太古代;上基底为一套副变质岩,自下而上为:观音常组、焕池峪组,时代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89.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3,38(1):73-73,84,96
“超高压变质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至 2 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讨论会由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持 ,由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资助。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席从柏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清晨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向来自 9个国家和地区的 75名科学家表示欢迎 ,并祝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讨论会围绕“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地球物理调查”、“超高压…  相似文献   
90.
胡桂明 《现代地质》1999,13(2):211-212
地层是地壳演化的具有时序性的岩石记录。依据地层的时空分布,已有效地建立了元古宙以来地壳演化史的时空体系。但运用地层学原理和方法,试图在太古宙建立其时空体系时却遇到了困难。华北陆台北缘的上地壳构成可明显地划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盖层包括辽河群上部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