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测绘学   32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4160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82.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3.
天津地区构造沉降及控沉远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第四纪地质、统计地貌学和历史水准点调查等手段,研究了天津地区的构造沉降背景,讨论了控制地面沉降远景目标问题。研究工作使用天津地区第一海相层底板埋深、全新统地层钻孔、深层基岩标和历史水准点等一系列资料,获得天津市和邻近地区构造沉降的平均速率为1.7mm a左右。研究还发现了基底构造沉降背景具有这样一些规律:(1)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区内沉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沿海河发育了一条北西方向的构造沉降异常带。(3)以海河为界,沉降分布的方向不同,北部为北西西向,南部为北东方向,整体活动规律反映了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岩石组合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地块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边界分别为康西瓦—苏巴什华力西期缝合带和库地—其曼于特加里东期缝合带。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分布于西昆仑地块东部,主要由一套海相火山岩和浅海陆棚相细碎屑岩组成,并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通过1:25万《于田一伯力克幅)区调工作,将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厘定为下古生界奥陶—志留系,认为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活动边缘。  相似文献   
85.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军  郭涛  王庆飞 《地学前缘》2003,10(2):411-414
介绍含Th U Pb矿物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利用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在研究岩石形成年龄、构造热事件年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简要评价该方法的优、缺点 ,并指出它的应用前景 ,认为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将有可能在深源岩石包体年龄研究、含放射性元素矿床形成年代研究等方面大有作为 ,并使地质年代学研究更加精细化 ,有助于深入探讨复杂地质事件及其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86.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87.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增生楔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并含有丰富的CO2和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样式;增生楔中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对研究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相似文献   
89.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90.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GPa、室温至880℃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