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0篇
  免费   2856篇
  国内免费   2789篇
测绘学   2262篇
大气科学   2228篇
地球物理   1980篇
地质学   7329篇
海洋学   799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835篇
自然地理   1128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通过温州市水心住宅8号楼变形观测结果,分析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强调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变形观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2.
清除过程及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除过程能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许多污染物,针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需要,着重从理化方面介绍其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123.
近距平行地质构造环境中的得荣一号隧道开挖掘进至深埋段以来曾多次出现大变形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并制约工程建设工期。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控制隧道围岩大变形,根据大变形洞段监控量测数据、围岩变形特征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征,对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受控因素、变形破坏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软弱围岩、破碎岩体结构、高地应力、地下水及严重偏压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受工程因素的促发影响,主要由软岩塑性流动变形、塑性剪切滑移变形、陡倾层状弯曲变形和累进性松脱扩展变形机制复合而致。在此基础上,根据现行交通行业规范结合隧道大变形洞段变形特征,总结公路双车道隧道施工现场围岩大变形分级判定综合指标方案,为指导隧道施工设计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大坝变形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对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的原理和基本步骤,结合大坝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引入了库水位、时效和温度三个因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得出了运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大坝变形的合理性,可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5.
袁会娜  张骏  张其光 《岩土力学》2016,37(11):3096-3104
掺砾黏土在高心墙堆石坝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拉伸断裂特性对心墙的安全至关重要。将掺砾黏土视作四相复合材料,基于图像处理和随机投放建立了考虑真实砾石形态的细观数值模型,结合物理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分析了掺砾黏土拉伸断裂的宏细观特性。应力位移曲线的宏观非线性是细观非均质性的体现,砾石的掺入大幅减低了抗拉强度,但提高了峰后抗拉性能;土石界面是微裂缝发展的源头,拉伸断裂是一个微裂缝萌生、扩展以至汇集形成宏观裂缝的过程;拉伸断裂发生在一个区域,即断裂过程区,该区域的形成与砾石的随机分布有关。最后,采用数值试验分析了随机砾石投放和掺砾量对掺砾黏土宏细观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GPS观测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地壳变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MS8.1级强烈地震。震后利用 GPS开展了相对密集的地壳形变观测。计算获得的同震位移表明,地震地壳形变影响范围大致为88°~97°E, 32°~38°N,断层运动具有明显的左旋兼挤压的特点。在昆仑山口附近GPS观测获得的地表破裂两侧的相对左旋 位移量约为2.6m,与地表野外调查获得的该处的地震破裂位移值符合的很好。断裂南侧垂直断裂走向同震位移 量逐渐衰减,位移方向相对稳定。而断裂北侧,同震位移主要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南缘,位移方向变化较大,盆 地内部位移量迅速衰减,表明东昆仑断裂北侧柴达木盆地地壳介质性质与其南侧高原腹地有明显不同。GPS观测 得到的震后断层蠕动结果表明,最初两周内断层蠕动位移量就占了观测期(近1年时间)总位移量的47%还要多, 其后半年多的时间内断层蠕动位移量不到观测期总位移量的40%,而余下的近5个月时间断层蠕动位移量只占观 测期总位移量的13%。断层蠕动速率在最初两周内超过130cm/a,到2002年3月11日迅速下降到26cm/a,其后 则逐渐呈线性衰减。区域GPS观测的初步结果同时表明,尽管地震破裂附近断层两侧有较大的相对位移,但东部 甘青川一带相关断层上相对运动不明显,可能说明这一区域仍处在  相似文献   
127.

北京时间2017年6月24日5时39分左右,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大型岩质滑坡.体积约4.3×106 m3的巨型岩体从山顶脱落,顺坡滑行约2.6 km后破碎沉积;碎屑物掩埋了整个新磨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使用来自滑坡周围的10个地震台站的宽频带观测资料的长周期信号反演了这次滑坡的受力时间函数;同时使用逐步细化的格点搜索方法得到了滑坡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致;根据反演的受力时间函数计算了滑坡过程中滑体的运动学参数,得到的滑体运动轨迹与实际路径吻合.综合分析地震信号、受力时间函数和运动学参数表明,本次滑坡主运动的持续时间约为79 s;脱落岩体在5:38:50.2启动后持续加速,在5:39:37.2达到速度峰值,约为52.1 m·s-1;这段时间内岩体没有明显的破碎;之后,岩体开始铲刮并裹挟古滑坡造成的碎屑沉积物,自身也开始破碎解体,总体开始减速运动,直到5:40:9.2主运动停止;此后,小规模的碎屑散落又持续了约10 s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8.
孔隙性砂岩中变形带对揭示其相关地质作用过程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微观结构是其相关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关键点。常规的岩石微观结构分析手段对于全面解析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维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无损地获得岩石内部微米尺度的三维精细数字化图像,是建立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解析的有效手段。通过三维X射线显微镜对孔隙性砂岩中变形带扫面,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微观结构图像,利用高密度切片图像,对其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解析。根据变形带微观产出状带和颗粒破碎过程的解析,建立颗粒破碎-破碎颗粒与残余破碎颗粒重新排列-局部颗粒破碎带-弱颗粒破碎变形带-强颗粒破碎变形带-强弱颗粒破碎变形带相间排列-簇状变形带的完整时间发育序列。  相似文献   
129.
石荔 《江苏地质》2024,48(3):327-335
为更好地预测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BP神经网络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PSO-BP)优化其结构网络权值与阈值的选取,克服BP神经网络中的参数选取导致BP算法极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基于实际工程,采用优化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开展深基坑墙体水平变形预测,将监测应力与基坑墙体水平变形的复杂非线性系统方程作为黑箱模拟。两类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表明,优化的神经网络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值的预测值,该PSO-BP算法可以更好地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0.
边坡变形预测是安全施工和运行的重要手段,边坡变形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用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及预测。引入布朗运动模型对边坡变形数据进行建模,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边坡变形进行预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及基于布朗运动模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某矿山边坡监测数据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较为准确、高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