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29篇 |
免费 | 3274篇 |
国内免费 | 21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48篇 |
大气科学 | 4450篇 |
地球物理 | 2477篇 |
地质学 | 3377篇 |
海洋学 | 2261篇 |
天文学 | 179篇 |
综合类 | 913篇 |
自然地理 | 26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328篇 |
2023年 | 501篇 |
2022年 | 585篇 |
2021年 | 631篇 |
2020年 | 605篇 |
2019年 | 565篇 |
2018年 | 460篇 |
2017年 | 486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521篇 |
2014年 | 844篇 |
2013年 | 687篇 |
2012年 | 738篇 |
2011年 | 725篇 |
2010年 | 683篇 |
2009年 | 791篇 |
2008年 | 786篇 |
2007年 | 738篇 |
2006年 | 662篇 |
2005年 | 627篇 |
2004年 | 491篇 |
2003年 | 524篇 |
2002年 | 442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23篇 |
1999年 | 329篇 |
1998年 | 365篇 |
1997年 | 391篇 |
1996年 | 307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177篇 |
1992年 | 229篇 |
1991年 | 214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0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冰川径流的评估及其未来50 a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基于中国冰川编目资料,应用冰川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功能模型,按照几种不同升温率的气候背景,对全国各大流域冰川径流进行了评估,并对未来50 a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0年全国冰川总径流量615.7×108m3,在升温0.02 K.a-1及0.03 K.a-1情景下,2000年比1980年增大7.13%~10.8%,径流总量增至659.66×108m3~682.24×108m3;与此同时,冰川面积减少1.07%~1.62%,冰储量也减少1.14%~1.73%.2000—2030年全国冰川径流都将逐步增长,在2030年左右均达到了最高峰,径流增率ΔW/W0分别为9.6%及15.0%,总径流量分别为675.15×108m3,和707.91×108m3.2030年以后,全国冰川径流均开始从高峰缓慢回落,但直到2050年分别比初始径流量多8.6%及13.6%.因此,在2050年以前,特别是2030年前后是在上述气候情景下充分利用冰川融水的最好时机,但也是冰川洪水等灾害的多发期.就各流域来说,敏感型区径流高峰出现时间早而径流增率小,稳定型区则反之.如果出现极端的持续升温,如升温率为0.05 K.a-1,全国冰川径流增率可达26.5%,到21世纪末回落到1980年水平以下,而冰川储量损失达57%,届时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将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992.
国际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水科学进展》2000,11(2):202-202
1998年以来,国际水文计划(IHP)秘书处、IHP政府间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和IHP各国家委员会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和协商,国际水文计划第六阶段IHP-VI(2002~2007)计划活动的纲要已经初步确定,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淡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就如同它对于生命一样是最基本的,除了在水文循环中所具有的地球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以外,它还具有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作用.国际社会对水从零散、孤立分隔的科学研究已经逐渐发展到较为完整和综合的方法体系.因此,IHP-VI的总体框架确定为水的相互作用:风险和社会挑战中的系统. 相似文献
993.
994.
南斯拉夫,这个名称是由斯拉夫人的南迁才得名的。在公元前770~公元前550年之间.南斯拉夫的土地就已是古希腊拓展的商业殖民地但古希腊的文明对之影响甚微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到来.才使这片土地开始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世纪伊利里亚人的国家已在南斯拉夫南部和阿尔巴尼亚形成.但 相似文献
995.
低频SAR系统因其较强的穿透能力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对高频SAR系统影响很小的电离层误差在低频SAR系统中却不容忽视,电离层误差的有效改正逐渐成为低频SAR系统高精度应用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低频SAR系统作为反演电离层的一种手段,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电离层参数反演,能够极大地提高电离层特征与变化的探测能力。论文围绕低频SAR数据处理中的电离层误差问题,开展基于SAR的电离层反演算法的研究,并将SAR与GPS联合进一步提高电离层反演精度,从而弥补当前电离层观测手段对于中小尺度电离层不均匀结构和扰动变化探测能力的不足,校正SAR数据及产品的电离层误差,提高SAR的测量精度。主要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996.
长江三角洲北翼NB5孔做了古地磁测试、~(14)C测试及ESR测试结果,对古地磁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区内其他钻孔的对比,对钻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6 m处为全新世底界,163 m为中更新世顶部,240 m左右为早更新世顶部,354 m为早更新世底部。其中,海相层有2个,位置在2~47m,125~163 m。分别对应于Ⅰ(Qh)镇江海侵,Ⅲ(Q_p~(3-1))昆山海侵。据晚更新世以后沉积物粒度变粗及磁化率所反映的巨大变化特征,提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初期为长江主泓流经本区的时间,并认为此或与塑造中国现代地貌的共和运动造成的青藏高原再次强烈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研究表明古土壤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中理论上存在缺陷,同时指出运用古土壤指示环境变化与高原隆升中土壤发生学上易出现的几个研究陷阱,如古土壤的多元发生,异源母质,发生特性的多因素成因与分异,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类型的可比性与精准性等,并讨论解决现有困境的可能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8.
冲击矛技术作为非开挖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势而被广泛采用。但是,冲击矛从其形成产品到现在,在施工时方向是不可控的,而可控冲击矛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形产品。欲使冲击矛的钻进方向可控,可以改变冲击矛的方向,使钻头轴线与冲击器轴线存在一定夹角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影响可控冲击矛轨迹变化的因素很多,由于目前没有成形冲击矛,因此,制做可控冲击矛的模型来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试验去发现可控冲击矛轨迹的曲率半径变化与上述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说明。 相似文献
999.
Schmidsippl剖面位于奥地利北钙质阿尔卑斯构造带内Gosau群典型地区。剖面出露的Bibereck组记录了一个海侵和沉积区海水变深过程。Bibereck 组之下是Santonian 晚期Hochmoos 组(Sandkalkbank段),主要为砂质、粉砂质灰色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泥灰岩,含少量双壳类碎片。Hochmoos组之上为灰色泥灰岩和泥灰质灰岩。Bibereck组下部显示变深到近滨-远滨过渡带区域;向上,泥灰岩指示细粒泥质远滨沉积,水深大致50~150 m;之上出现浮游有孔虫含量超过90%的泥灰质灰岩,代表着半深海沉积环境。生物地层数据显示采样层位整体位于浮游有孔虫asymetrica elevata 带,由Globotruncanita elevata 和Dicarinellaasymetrica 的共同出现来界定。钙质超微化石Calculites obscurus、Lucianorhabdus cayeuxii、Arkhangelsk iella cymbiformis 的出现指示属于钙质超微化石带CC17b/UC12,相当于Campanian初期。地层深度剖面上,Ca/Al比值和Catot含量显示海水来源的Ca在0~5 m地层内几近于零,向上快速增加;(Fe/Al)/碳酸盐显示两个峰值,代表更还原条件,分别位于4 m和10 m位置;K/Al比值的下降被解释为更潮湿气候条件;剖面上部Ba含量的增加显示向更低原始生产条件的变化;陆源矿物在剖面7 m以下保持稳定,之上一直到剖面顶部不断下降。生物地层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省土壤中有效锰、铜、钼和锌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吉林省的五个大豆种植区(敦化、桦甸、榆树、农安、白城)、四个水稻种植区(白城、九台、延吉、梅河口)及3个草场分布区(镇赉、洮南、大安),对其土壤中有效锰、铜、钼和锌的含量在过去20年的变化作了比较和分析。经研究表明:吉林省土壤中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较20年前有所增高,有效钼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中部部分地区和东部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降低,其余地区含量增高。空间分布东部高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