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37篇 |
免费 | 1672篇 |
国内免费 | 14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09篇 |
大气科学 | 1542篇 |
地球物理 | 937篇 |
地质学 | 6844篇 |
海洋学 | 1688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2910篇 |
自然地理 | 43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550篇 |
2022年 | 633篇 |
2021年 | 612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557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330篇 |
2016年 | 411篇 |
2015年 | 493篇 |
2014年 | 1221篇 |
2013年 | 991篇 |
2012年 | 1182篇 |
2011年 | 1193篇 |
2010年 | 988篇 |
2009年 | 1089篇 |
2008年 | 1112篇 |
2007年 | 883篇 |
2006年 | 877篇 |
2005年 | 878篇 |
2004年 | 633篇 |
2003年 | 503篇 |
2002年 | 364篇 |
2001年 | 347篇 |
2000年 | 401篇 |
1999年 | 513篇 |
1998年 | 429篇 |
1997年 | 431篇 |
1996年 | 342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214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71.
文章收集了428份由公共部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根据政策主体拓扑关系测度城市间的大湾区协同政策供给强度,绘制基于协同发展政策关系的大湾区空间联系格局,结果发现:1)单向惠港惠澳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政策供给方向;2)政策供给高度集中于公共服务与产业领域;3)区县及以下层级和地方专业部门尚未充分进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网络;4)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与大湾区其他主体间的政策关系与空间联系方式各异;5)大湾区城市间的政策联系在都市圈尺度内互动频密,跨都市圈政策联系相对松散。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邻域城市、邻域区县、专业部门间以及广深2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双向政策联动,统筹对港、对澳政策,使得政策供给进一步适应大湾区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72.
正2014年4月2日下午,在2014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联合承办了"地理学与青藏高原研究"专场学科进展发布会,发布了《2012-2013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2012-2013青藏高原研究学科发展报告》,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报告和宣讲。"地理学与青藏高原研究学科进展发布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主持。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原理事长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周成虎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相似文献
873.
874.
875.
876.
源于时代之变而构筑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尺度空间输出理论与劳动地域大分工的“叠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泉。为了揭示这种影响,首先将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这2个城镇化发展动力外生变量内生化,构建基于“四维驱动力模型+创新力+制度力”的城镇化动力因子分析框架,结合主成分回归模型对2000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动力进行分析,并据此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城镇化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思考。结果表明:1)纳入动力因子体系的创新力和制度力对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其中创新力表现最为明显。2)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六维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市场力和行政力依然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创新力、内源力和外向力,其中创新力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效应已在阶段2(2010—2018年)超越行政力的作用效应;最后是制度力;间接反映重庆市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内生作用的过程,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前瞻性。3)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指出:重庆市存在增长极体量小、市场购买力不足、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据此从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创造... 相似文献
877.
节理岩体中地下洞室超挖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着重于岩体中洞室超挖-不稳定楔形体的预测。首先,论述洞室超挖的基本概念、主要原因及评价方法;其次分析和比较目前现有的针对洞室超挖的计算软件及其特征;然后介绍本文作者的计算软件;最后,简单介绍一个计算实例,即从野外地质调查着手,应用数理统计理论评价构成不稳定楔形体的主要地质参数及其模型,推导岩体中洞室超挖预测的一般公式;最后评价构成不稳定楔形体主要地质参数中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为节理岩体洞室防止超挖及其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8.
长江和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根据1998-1998年长江和长江口河水和雨水的现场调查、历史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和输送调查。估算表明,降水无机氮、农业非点源氮(化肥和土壤流失的氮)和点源污水氮的输入分别占长江口无机氮输出通量的62.3%、18.5%和14.4%。氮的降水输入是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来源,进入长江的降水氮仅仅大约占长江流域全部降水氮的36.8%。降水米要受控于化肥气态损失、化石燃料及动植物过程中释放的物质等。实际上,化肥N的气态损失和农业非点源流失大约占长江流域年化肥N使用量的60%,这是控制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79.
880.
对上海市2012-2016年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方面探讨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近5 a空气质量主要为优和良,污染天数所占全年比例在减少。PM2.5浓度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而且8月PM2.5浓度最低,处于16~36 μg·m-3;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结构,浓度峰值出现于8~9时和19~20时,且后者浓度更高。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阈值分别出现在9.8℃、1 021.6 hPa、83%,最大PM2.5在阈值处出现显著变化;最大PM2.5浓度与累积风速和降水量呈现出对数关系,并且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累积风速达到350 m·s-1以上时,PM2.5浓度基本减少至35 μg·m-3;降水量越大,PM2.5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